近日,新華社發布《世界遺產訪談錄》,專訪中國建設科技集團首席專家、集團所屬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申報技術咨詢團隊負責人陳同濱,講述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絲路精神如何啟迪當下,當代文化遺產保護者如何用創新的理念講好中國故事。
歷史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外的重要通道。陳同濱用7年的時間,探索出超大型文化線路的系列遺產理論,助力我國首例跨國聯合申報的世界遺產項目申遺成功。
絲綢之路時空跨度大,遺留的文化遺產數量眾多、品類復雜。陳同濱帶領團隊自主創新,立足33處申報點自身的歷史功能,歸納出五種類型,為絲路申遺奠定基礎理論。
在申遺過程中,陳同濱團隊克服語言交流的困難,以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兩國專家精誠協作,共同講好絲綢之路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