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國度,凸顯時間文明的是天時與人時合一的節日體系,四時有序,八節成列。春有元正、元宵、清明,夏有端午,秋有七夕、中秋、重陽,冬有除夕,這八大節日是中國許多地區共享的傳統節日。端午是夏季唯一大節,在2009年與羌年一道,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端午節,在當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重大意義。
充滿人倫關懷的節日
端午是仲夏時節的節日。它起源于人們對濕熱時節的禁忌,但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將它過成充滿人間溫情的節日。“端陽節”“天中節”“天醫節”“龍舟節”“詩人節”“粽子節”“衛生節”“女兒節”,眾多節日名稱讓我們感受到端午的節日溫度。
端午是一個充分體現人情倫理的節日。作為三大民俗節日之一,它是民間社會生活的重要節點,人們將端午作為和諧家庭社區關系的重要時機。這是麥香的時節,新麥收獲時要接出嫁女兒回娘家嘗新;未婚女婿上門拜見岳父岳母,未成年的小女兒也得到特別打扮與關愛。家人團聚,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端午“女兒節”,讓家庭充滿溫情。石榴花紅五月天,賽龍船,“慶端陽”,是南北水鄉端午節的重頭戲。
村落、社區、企業、單位組成各自的龍舟隊,在江河湖泊開展水上競技。人們從扒龍船、送龍船下水,到齊心協力進行龍船競賽與奪標,不僅營造了節日歡快熱烈的氣氛,而且也實現了村落社區的凝聚與交流,這一民俗活動增強了社會團結。香包、粽子、麥粑、端午節禮與龍船活動,讓本來充滿燥熱與不安的仲夏時間,變成撫慰人們精神、充滿人情溫度的節慶時間,人們在端午時享受著家庭的關愛與社會的溫暖。正如一首民謠所唱:“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樣有溫度的傳統節慶,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促進社會融洽與和諧的積極意義。
衛護生命健康的節日
端午是人們進行衛生保健的節日。時值仲夏,南北氣候濕熱,蛇蝎出沒、疫病流行,人們受到季節性的惡劣生存環境的威脅,這就是端午時間被凸顯的最初原因。為了保障生命的健康,我們的先民在端午節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衛護生命的保健民俗,如采百草為藥、取午時水、喝端午茶、戴五色線、點朱砂雄黃、兒童穿預防“五毒”侵害的背心,門口掛艾蒿、菖蒲或用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裝有藥草的香包等。這些避瘟保健的節俗有著實際的生活輔助意義,因而一度有人將端午節稱為“衛生節”。珍重生命、衛護健康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本性,也是社會得以延續的保證。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節日就重視關注人的生命。端午節在關愛生命的主題上表現尤為鮮明,這在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我們生活在北半球的東亞大陸上,生存環境受到陽光直射、炎熱季風的影響。夏季仍是難熬的季節,也是傳染性疾病高發季節,人們還不能完全避開高溫的不適與瘟疫的威脅。期盼生活的順利與平安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人們也就需要得到生命安全與健康的物質與心理保障。今天,我們仍會以一些傳統的方式來衛護生命健康,端午節在當代也就具有“衛生節”的意義。
彰顯家國情懷的節日
一個民族需要有靈魂,端午正是追念與崇拜高尚靈魂的節日。端午時節是充滿生命挑戰的時節,也是衛護生命、強健靈魂、激揚精神的時節。追念與祭祀為國為民奉獻生命的先賢,高揚家國情懷是端午節的鮮明主題。以屈原為代表的一個個忠烈人物,至今仍是各地祭祀的對象。“哀民生之多艱,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詩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潔,成為端午節中國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宋代蘇軾在三峽地區親見屈原故鄉人在端午水上競渡追念屈原的情景,寫下“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的詩句,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節日畫面。
屈原等歷史先賢的精魂依然傳承于故鄉的江河大地。時至今日,每到端午,人們在江上拋粽子、賽龍舟、吟唱招魂與安魂曲。“有也回,無也回,莫待江邊冷風吹”的古老歌謠,依然回蕩在屈子故鄉人的心頭。秭歸人以粽子象征屈原的經歷與人格,當地流傳著這樣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原本是夏至時節象征陰陽二氣互相包裹的時令食品粽子,成為屈原人格象征的紀念物。節日的自然屬性向歷史人文屬性的升華,在漢魏六朝時代已經發生,它賦予端午節日以靈魂,將其從普通節日提升為重大民族節日。
以屈原為代表的歷史先賢的故事,因為有了仲夏端午的周期性講述,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歷久彌新。在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的大潮中,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我們要堅守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傳承屈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十分必要。屈原等愛國士人的高潔靈魂,是激勵子孫后代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的重要精神動力。家國情懷,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大精神文化資產。
我們在端午節開展多種傳統節俗活動,將文化傳承融入傳統節日之中,讓人們在端午這個特定的節日中重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與先賢的對話中,感受偉大愛國詩人人格的高尚,增強維護民族意識與文化的使命感,讓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在現代生活中延續更新。
當代中國是開放的中國,端午節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面向未來的節日。端午節傳遞家庭溫情、衛護個體生命、追念歷史先賢、激揚民族精神,是我們民族卓越的文化創造。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繼續傳承發展民族節俗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向世界奉獻我們優秀的節日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