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沒有將建筑設計看成是單純的事業或者工作,實際上,它與我生命、生活是一個混合體。——胡如珊
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以下簡稱“如恩”)創始合伙人之一胡如珊在美國取得建筑學學士學位和建筑、城市規劃碩士學位,曾任職于舊金山TAC、紐約SOM以及邁克·格雷夫斯等建筑事務所。她一直以來致力于建筑與經驗、細節、材料、形狀和燈光的積極互動,注意把建筑本身傳統文化的相關意涵通過現代方式來表現。
如恩的設計總能讓我們看到傳統淵源在現代設計和工業技術中的新穎體現:不是單純復制歷史形式,而是把優秀而貼合設計的傳統元素提取出來進行抽象化和理念化加工。這次采訪我們集中關注她2016年最重要的建筑改造項目之一首爾雪花秀旗艦店(SulwhasooFlagshipStore)。該項目恰切地體現了胡如珊想要表達的亞洲文化態度并在國際上屢獲殊榮。以下是INTERNI設計時代的獨家專訪。
Q=INTERNI設計時代
A=胡如珊
Q: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自己2016年的設計工作和2017年面臨的挑戰。
A:2016年,我們的產品數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我們對自己的成長和清晰度感到非常激動。2017年,我們將繼續明確設計使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設計上。
Q:首爾雪花秀旗艦店設計靈感源于燈籠,其中有哪些特別的考慮?其設計概念被稱為“個性,旅程與記憶”,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A:如恩希望創造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空間,試圖滿足人們的多個感官,將空間的體驗打造成為層次豐富、值得回味的旅程。最終效果突出體現了燈籠的概念:貫穿室內外的黃銅立體網格結構將店鋪的各個空間串聯在一起,引導著人們逐個探索店鋪的每一個角落。
燈籠的字面及象征意義在整個亞洲歷史中非常重要—燈籠引領著人們穿越黑暗,展現出一段旅程的起始與結束。整段旅程糅合了諸多的對立元素—圍合與開放、明亮與幽暗、精細與厚重。從空間的營造到燈光的處理,再到陳列和標識設計,每個細節都體現出燈籠的概念。人們可以把室內外精細優雅的黃銅立體網格結構作為指引,充分體驗建筑內部結構的變化。
我們在以木元素為主的室內景觀中置入由鏡面包裹的結構,制造并增強了無限延伸的空間感。精細優雅的黃銅結構與實木地板的厚重相得益彰,木元素向上抬起,內部嵌入石塊形成木質展示柜,產品被精心陳列在展示柜中。在作為主要引導方式的同時,燈籠狀結構也懸掛著定制設計的光源,勾勒出優美的展示空間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陳列的產品上。
Q:你在保護文化歷史、恢復城市記憶方面頗有興趣。在虹橋天地演藝中心、北京B+汽車服務體驗中心等改造項目中,你如何融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
A:我們堅信歷史可以重新利用,而不是被封存起來;我們希望歷史向前邁進,而非一成不變。已經有很多歷史空間改建導致其意涵被多次改變的例子,這尤其體現在未被特殊保護的遺跡上。因此,我們想從本身具有一定歷史的地點中發現設計線索和微妙的關系,進而推動其向前發展,這是我們在歷史革新項目中通常承擔的任務。所以,有時候非常抽象、非常概念化的歷史性物件或空間會變得非常現代化—因為我們不會毫無理由地將歷史景觀僵硬地翻版重現。我不是說歷史性景觀不能夠被重現,而只是針對問題中提到的項目不需如此。
Q:請談談你對當代中國建筑設計學科新范式有怎樣的理解。
A:中國建筑還有很多需要被挖掘的地方。就目前的類型而言,一種是復制傳統建筑,另一種則通過現代甚至西方的方式。我們希望創造一種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現代語言。不只是我們,在這個國家從事建筑設計的人中,有一半的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這個群體在不斷探索、思考,找出相應解決方式。
Q:如恩工作室其實是一個很多元化、國際化的設計工作室,在跨領域設計中,有什么特別的感觸與經驗?
A:建筑、室內設計和產品、平面設計對工作室來說具有多學科交叉的性質,我認為他們能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們與彼此交流,使得對方中自己那部分更加完善。當然我們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他們不需要尋找其他顧問,同時我們也相信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實現一體化并統一設計產品方式。以雪花秀旗艦店為例,我們將不同學科的做法和諧地融入這個項目,他們彼此成就。呈現出的結果時室內設計得到了建筑團隊的幫助,產品團隊也對室內細節設計起到很大作用,如無縫連接青銅的網狀結構。最終,燈光和家具也在空間設計概念上得到統一。
Q:最后,關于女性設計這一主題或面向女性設計師群體,有什么見解與建議?
A:如果我們將自己視若劣勢的,那么我們就沒有理由讓別人不這樣看待我們。呈現出好的作品是對偏見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