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新,男,1967年3月生,山東肥城人。肥城市東方神桃文化禮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肥城桃木雕刻民俗研究會會長。2006年作品《如意》獲山東?。▏H)文博會優秀獎,2007年作品《泰山名片盒》獲泰安市旅游商品創新大賽二等獎,2007年作品《小擺件》、《九龍戲珠臺屏》獲肥城市桃花旅游節旅游商品創新大賽兩項銀獎。
濰坊風箏、威海錫鑲、肥城桃木雕刻、蛋殼黑陶杯……金秋9月,在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活動現場,外交部南樓的3樓大廳的山東巡展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嘉賓的眼球。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肥城桃木雕刻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來新對桃木雕刻成為代表山東的元素感到非常自豪。
從兒時喜歡桃木雕刻,到以桃木雕刻為業,再到以傳承創新桃木雕刻為己任,他感覺桃木雕刻成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拿起刻刀,點木成“金”
自古至今,桃木因為有驅邪納福、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而備受人們喜愛,桃木雕刻由此而生。肥城號稱“佛桃之鄉”“中國桃都”,種桃已有1700多年之久。桃木雕刻的歷史也源遠流長。
王來新小時候跟著挑貨郎擔的爺爺走街串巷雕刻桃木,那時候只是賣一些桃木人等兒童玩具,大規模的桃木工藝品還沒有出現。坐擁豐富的桃木資源,卻沒有形成規模的桃木雕刻產業。從無到有,有時候只需要開拓者和一句啟發。
十幾年前,王來新在登泰山時,無意間聽到一名游客在沒有買到滿意的桃木紀念品時說:“這兒離肥城這么近,怎么沒有好的桃木紀念品呢?”游客的話讓王來新看到了商機?!爸肮r家中的桃木都是當做柴火燒掉,當看到別人用桃木做成的藝術品時,才意識到我們有這么好的資源卻沒有好好利用,沒有衍生出附加值更高的工藝品。”他決定拿起刻刀,重新拾起父輩傳下來的桃木雕刻手藝。
開始總是艱難的。創業伊始,王來新接到了一筆訂購幾百把桃木劍的大訂單,可準備交貨時,桃木劍卻出現了開裂變形的情況,一下子賠了不少錢?!胺食翘夷镜窨痰臍v史雖然長,但與南方木雕發達地區相比還是有差距?!蓖鮼硇乱婚_始不得不承認。
這次失敗,差點讓王來新放棄。不服輸的王來新研究發現,桃木性甘甜,樹膠多,其制成品易開裂變形幾乎是一條“定數”。過去的桃木籃、桃木人體型小、造型簡單,這個問題一直沒引起關注??傻搅松a造型復雜的大型工藝品時,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為了攻克這一行業技術難關,王來新走遍了肥城,先后拜訪了30多位老桃木雕刻藝人,又向山東農業大學研究林木的教授求教。
功夫不負有心人,前前后后在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之后,王來新終于研發出“桃木燉煮除膠法”,從此桃木易開裂、變形的這個行業難題終于被攻破。
桃木處理技術難題攻克后,王來新在傳統雕刻技術上大膽創新。桃木雕刻由造型單一的桃木籃、桃木人,發展成20多個系列、3000多個品種,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桃花鴛鴦劍,華麗細膩、造型別致的九龍如意,繁復精巧、玲瓏剔透的桃木掛墜……得到市場的認可,桃木變“金”。王來新的桃木雕刻產品越賣越多,越賣越貴。
帶動產業發展,亮出桃木雕刻名片
早在10年前,王新來就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通過互聯網宣傳銷售桃木雕刻產品。在他的組織帶動下,肥城桃木雕刻市場300余家商戶都在淘寶網上建立了網上店鋪,通過O2O模式銷售,產品銷量倍增。依托網絡渠道的拓展,肥城桃木雕刻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5%。
互聯網電子商務不僅為肥城桃木商品闊寬了市場,而且為桃木產品創新提供了新思路。王來新告訴記者,隨著電商的發展,私人訂制變得越來越興盛。王新來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在他的網絡店鋪中,實現了“私人定制”。
據王新來介紹,現在大多數顧客在網上下單,備注自己的產品要求,例如一些消費者會要求在桃木梳子上刻上自己喜歡的詩詞或者祝福的話語,這樣的私人訂制模式使每一件桃木制品有了獨特性和唯一性,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艾F在一天平均接近100件的私人訂制,能帶來很高的利潤?!蓖鮼硇抡f。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據當地政府統計,目前,肥城當地桃木工藝品已經發展成20多個系列,4000多種產品的產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解決當地4萬多人的就業問題。桃木雕刻,成了肥城一張閃亮的名片。
在這其中,不乏有王來新引領帶動的功勞。
放不下刻刀,堅守傳統工藝中創新
桃木雕刻產業在肥城發展一發不可收拾?!霸涀哌^彎路,放下了刻刀使用機器生產。但技藝需要傳承和創新,我又重新拿起了刻刀。”王新來總結了這幾年他的經歷。
隨著人們對桃木雕刻逐漸認可,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僅靠傳統的人工雕刻根本無法滿足。幾年前,王新來新引進了機械化生產。數控雕刻機、激光雕刻機、數控車床相繼投入使用,一般造型的桃木雕刻實現了批量生產。
批量機器生產也帶來了問題。“桃木雕刻的機械化生產帶來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一些商家開始大打價格戰,同行之間壓價競爭現象愈發嚴重。”如此的市場亂象,王新來認為不僅擾亂了市場,對桃木雕刻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他又重新拿起了刻刀。市場需求滿足之后,王來新更有了發展手工雕刻技藝的空間?!皺C器雕刻速度快,但缺乏變化,沒有靈氣。真正好的作品還是需要創新的創意和精湛的手工來實現?!痹谕鮼硇碌窨淌覂?,他拿起刻刀,在一件“喜上眉梢”半成品上仔細雕琢,簡單幾下,喜鵲原本毫無生氣的眼睛瞬間靈動起來?!皼]有桃木雕刻的創意和手工功夫的積累,不可能做出精品,做桃木雕刻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用情?!?/span>
對于王來新重新拿起刻刀的經歷,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家表示認可?!皺C器化生產的產品單一、趨同,缺乏個性,缺少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主要是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而很難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手工技藝所生產的藝術品則更多地蘊含著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地域性與歷史性,文化內涵豐富,藝術品位高,更注重滿足人們高雅生活情趣的需求?!?/span>
專家坦言,正是如此,桃木雕刻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才格外有意義。王新來趟出了一條正確的非遺保護和發展之路。
“保護創新”比“創新”本身更重要
“我今天設計的桃木雕刻樣式,可能過不了幾天市場上就能出現仿貨?!背藱C械化生產帶來的同質化問題,知識產權的保護也讓王來新很費腦筋?!叭绻蠹叶既セハ喑u,肥城桃木雕刻就空談創新發展了?!蓖跣聛碚f。
目前,肥城市從事桃木雕刻的企業就有三百多家,全國各地更是數不勝數。很多人拍了你的圖紙就回去仿造,導致設計者蒙受巨大損失。王來新說。自2016年開始,王來新陸續為其20多件桃木雕刻代表性作品申請著作權,對特殊工藝申請專利,也注冊了“泰山桃木王”的商標。“有了著作權、專利和商標,雖然沒法杜絕仿制,但也有了維護權利的底氣?!蓖鮼硇屡e例說,“在肥城桃花節上,有南方的廠商在售賣桃木雕刻的‘如意’。我看來看去,發現和我已經申請版權的‘如意’作品極度相似。一開始他們還不承認仿制,我拿出版權登記證書來和他們對質,到最后他們承認是對我的作品進行了模仿,并承諾今后不再仿制?!?/span>
保護知識產權,是保護肥城桃木雕刻產業創新的動力,是保護創新?!氨Wo創新,還要保護創新的動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為這門手藝的傳承儲備人才。”這是王來新最近一直在思考并實踐的問題。
“現在產業規模雖然越來越大,但也遇到了很多瓶頸,其中愿意學習手工雕刻的人越來越少?!蓖鮼硇抡f,作為非遺項目的桃木雕刻的創新發展,最終還是要靠下一輩的人才接續。
目前,王來新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開展傳習活動。成立桃木工藝總商會并擔任會長、參與組織桃木雕刻技能競賽、著手開始培養徒弟、推動桃木雕刻技藝進校園……王來新的桃木雕刻創新傳承之路,正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