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面向未來的博物館,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基于我20多年從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工作經驗,分享六點粗淺看法。
第一個問題關于思想觀念更新。博物館行業推進數字博物館建設、智慧博物館建設,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認為這是一個技術建設的問題,其實這樣的看法過于狹窄。
數字文化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知識的媒介已經從書本變為網絡。就是說,知識生產和傳播的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知識生產參與者的范圍也大大擴展。在互聯網上,原來由書本造成的知識邊界沒有了,知識傳播無限延展。這一改變是非常深刻的,在推進數字博物館建設、智慧博物館建設的時候,一定站在這樣的場面考慮規劃與實施。
第二個問題關于加強資源建設。在我國博物館行業,數字資源建設問題一直推進緩慢,資源質量不很理想,資源類型不夠豐富。博物館行業的資源建設首先是藏品信息的數字化問題,包括影像、文本著錄、研究資料等,雖然現在數字照片、三維數據采集都在進行,但是遠遠不足以滿足當今社會對博物館數字資源的需求;此外還有學術文獻、業務檔案的數字資源建設;采集自博物館業務和服務方方面面的數據,比如觀眾數據(不僅是在館內參觀)、博物館設備設施運行數據等等。如果不能解決資源建設的問題,那么數字博物館的建設無法實現,更不要說智慧博物館了。
第三個問題關于推進數字博物館建設涉及的范圍。在很多館領導、部門領導,包括一些業務專家的概念中,認為數字化建設的工作范圍,無非涉及一些技術領域,如開發或采購軟件、更新硬件等,其實,數字化建設涉及到博物館的方方面面,將整體提升博物館的品質和能力,工作流程優化,工作方式改變,工作標準提升,甚至部門設置和都可能發生變化。
第四個問題關于業務需求的認知及數字化實現。回顧20多年來國內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歷程,可以發現:由于對于業務需求理解不深入,進而難以形成憑借數字化方式優化流程、提升質量和效率的解決方案,是造成數字化建設項目成效不夠理想的重要原因。不過,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成功案例,如廣東省博物館作為國家文物局智慧博物館建設試點單位,在梳理、重構、優化業務體系和流程方面做了很成功的探索。
第五個問題關于隊伍建設。以國內博物館現狀來看,隊伍建設應該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現有館領導、部門領導以及業務骨干的觀念的改變、更新和提升;其二是今后會有更多的新人加入到博物館隊伍中來,新人加入不一定是入編入職,不一定成為博物館的在編工作人員,而是社會方方面面的人士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工作;包括團隊和個人,也可以是志愿服務方式。只有更多社會力量的加入,才能使博物館真正有力量跟上時代的發展。
第六個問題關于智慧博物館建設。國家文物局近幾年一直在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選了七家大型博物館做試點;還有其他不少博物館也在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工作,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對這項戰略任務都很重視。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首先要解決好包含前述五個問題在內基礎性問題;其次是不管如何理解、表述智慧博物館定義,都可以基于業務規律、技術規律,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持續努力,把必要做的事情,一步一步扎實地做起來。
未來博物館要以智慧化方式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其面貌和場景可能是現在的人們難以想象的,但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作為博物館行業的工作人員,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觀念、胸懷和才能以及奮斗精神;而且,來自技術、藝術、教育、學術以及文化創意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應該投身其中;只有這樣,建設智慧博物館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