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中文 在线,国产无遮挡18禁网站免费,日本人妻互换a片无码麻妃,小小水蜜桃电视剧陈情令剧情

 
 

于欽源:高密魚拓讓鮮魚“游”在宣紙上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08-13 10:05:12  來源:農村大眾報
核心提示:魚拓,是中國民間拓印技藝和傳統書畫藝術相結合,以魚為主要表現題材,兼具記錄性和觀賞性的民間藝術形式。最初,魚拓就是將魚的形態拓印下來,是一種古老的“存真術”。因工藝流程傳承了我國的碑拓技藝,故稱“魚拓”。

  魚拓,是中國民間拓印技藝和傳統書畫藝術相結合,以魚為主要表現題材,兼具記錄性和觀賞性的民間藝術形式。最初,魚拓就是將魚的形態拓印下來,是一種古老的“存真術”。因工藝流程傳承了我國的碑拓技藝,故稱“魚拓”。


  今年6月,高密魚拓成功入選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代表性傳承人便是于欽源。


  相傳魚拓起源于我國宋代,元代因戰亂曾失傳多年,后來在沿海地區再度流傳,并輾轉傳播到日本、朝鮮。清末時,魚拓技藝在山東高密民間流傳,歷經幾代人的傳承與創新。而今,于欽源在承襲墨拓的基礎上,借鑒運用現代繪畫顏料,融合了中國傳統繪畫元素和審美理念,作品豐富了魚拓的文化內涵。


  于欽源介紹,高密魚拓最早的制作者,是高密西鄉濰河岸邊前鋪村的李福久(1862年生人,于欽源的太姥爺)。李福久家境殷實,喜歡舞文弄墨,經常呼朋引伴在河邊垂釣,有時捕獲到大魚,便即興在鮮魚身上涂染墨汁,再覆上宣紙拓印,然后仿照碑拓的形式題跋,裝裱后或懸掛室內自娛,或饋贈親朋賞玩,其所拓魚的輪廓和鱗片以及魚鰭的紋理,纖毫畢現,甚是美觀。


  “鯉魚有36道鱗片,每個鱗片上都有紋理,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拓出來清晰可見,但畫是畫不出來的。”于欽源說(圖①)。


  因為魚在中國人的審美理念里自古以來就是吉祥物,釣上魚又可以記錄自己垂釣的佳績,故而李福久身邊的朋友紛紛效仿,每當釣到較大的魚,便請他拓印,制成賞心悅目的魚拓作品。李福久的兒子李丹林和孫子李玉春也傳承了這門技藝。


  于欽源自幼就跟舅舅李玉春一起釣魚學做魚拓,掌握了用墨汁來魚拓的工藝流程,創作了大量的魚拓作品。他還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創新,嘗試不同顏料,所拓魚形宛如真魚游動在宣紙上。他后來又發明了分拓法,使拓印的魚形在宣紙上產生多種動態,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鮮魚為模板


  于欽源介紹,魚拓用新鮮的魚為模板,一般從菜市場購買。所用的材料有毛筆、排筆、宣紙、墨汁、各種顏料等。按照所用顏料,魚拓可分為墨拓和彩拓。按照工藝流程,則有直接拓法和間接拓法兩種。制作過程大致可分為清洗、固定、上色、拓印、點睛、題字蓋章等步驟。


  直接拓法是在魚身涂上顏料,用排筆按魚原本的自然色彩潤開這些顏料,然后再覆上宣紙拓印下來,最后點畫上魚眼睛。所用的丙烯顏料很容易凝固,必須在20分鐘之內拓好(圖②③)。


  “畫眼睛是個細活兒,作品能不能傳神,點睛很重要。”于欽源介紹,畫眼睛時,他要戴兩副眼鏡。平常只戴一副300度的,畫眼睛時則需再加一副100度的,而且畫眼睛用的時間比拓的時間還要長。


  間接拓法所用顏料不是直接涂抹在魚身上,而是把紙附著在將要拓印的魚體上,用拓包沾染各種顏料小心拍打在宣紙上,從而慢慢顯現出魚的形象,這種方法類似碑拓,要嚴格按照魚身不同部位的顏色進行色彩的過渡,且不受操作時間的限制。


  兩種方法所拓出的魚都能酷肖真魚,魚鱗紋理清晰,色彩艷麗,栩栩如生。最后還要根據中國寫意畫的審美和構成,在畫面上點綴水草或山石,一幅詩書畫印完美結合、洋溢著中國傳統審美意蘊的魚拓作品,才大功告成。


  “好作品不僅要看色彩、構圖、題字等等,還必須要有內涵,有藝術家的思想凝聚在里面,能夠給人以遐想和思考,才更有價值。”于欽源說。


  目前,于欽源正在創作一幅36米的魚拓長卷,想把濰坊母親河——濰河里所有的魚種都拓印在畫卷上。


  矢志發揚傳承


  近年來,于欽源多次參加全國性魚拓比賽和展覽活動,開辦魚拓非遺傳承培訓班。2019年,于欽源在高密紅高粱藝博園開設專門的魚拓工作室。在教學過程中,于欽源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編著了“九步拓鯉法”,參與編著了中國傳拓技藝教程全書。“目前,魚拓還只是個小眾藝術,全國的專門從業者估計不到1000人。”于欽源介紹。


  于欽源說:“魚拓成為濰坊市級一個非遺項目,我也很榮幸。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責任,要更好地把魚拓傳承下去。”


  如今,于欽源的魚拓藝術影響已遍及全國多地,很多人不遠千里慕名來高密,拜師于欽源學習魚拓制作技藝。


 

本文標題: 于欽源:高密魚拓讓鮮魚“游”在宣紙上

本文鏈接: http://www.gdhsny.com/zhusixiang/show-1684.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項目策劃
項目方案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广州市| 龙口市| 大竹县| 手机| 东辽县| 临江市| 白银市| 武陟县| 富裕县| 湖南省| 屏山县| 即墨市| 崇州市| 麻城市| 营口市| 沾益县| 莱州市| 郓城县| 习水县| 荃湾区| 政和县| 无为县| 华蓥市| 汝州市| 台湾省| 兴义市| 陆河县| 克什克腾旗| 卢湾区| 景洪市| 利津县| 普格县| 朝阳区| 凌云县| 清原| 余江县| 大姚县| 衡东县| 嵊泗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