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代,共同的熱愛。不同的故事,共同的感動。如今的洛陽正在飛速發展,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國騰飛式發展,城市不斷趨向美好。日新月異的變革中,洛陽在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讓每一位洛陽人感受著最真切的幸福感。
匠心巧手演繹生活百態
李氏彩塑第十九代傳人李明甫,堅守彩塑工藝40余年,創作藝術品千余件。作品曾被評為河南省知名文化產品,曾榮獲首屆河南民間藝術展一等獎。人稱洛陽“泥人李”,2016年被授予“最美洛陽人”榮譽稱號。李氏彩塑,2015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老師的知名作品眾多,《洛陽水席》、《河洛大鼓》、《大里王獅子》、《唐三彩作坊》、《洛陽正骨》、《老鼠嫁妮》等數百件作品,將洛陽獨特的民風民俗融入創作中,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形象夸張,滑稽幽默,藝術性與觀賞性兼具。
另外,洛陽每逢大型節日燈會,公園里擺放的各種精美的花燈,也幾乎都是出自李老師之手。
李老師的眾多藝術品被制成青銅器和唐三彩出口創匯。由他創作的紅樓夢人物造型,被制作成彩塑饋贈海外游人。王城公園的情人石、鐵路分局體育場門前的運動健將、新安縣電廠門前6米高的毛主席像……這些我們熟悉的造型,也都出自李明甫的一雙巧手。
形態各異,表情生動傳神,讓人不禁嘖嘖贊嘆。然而,練就這么一雙泥塑巧手,卻用了他40多年的時間。
一切經典源自內心熱愛
“做這些東西必須要耐得住性子,我能好多天不出門,專門來做一件作品。當你完成這件作品的時候,是你最開心的時候?!崩罾蠋熣f這話的時候,眼睛里閃著光,能看出他對彩塑發自內心的熱愛。
李明甫還有一件特色的作品,盧舍那頭像。不同于彩塑,這是一件火柴雕塑。先用石膏建模,然后用膠將火柴一根根地粘起來?;鸩駭盗恐嗑垢哌_3萬根,前后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
這種耐力和專注度,絕非常人所及。40多年堅持如一日,不論嚴寒酷暑,都能靜下心來研究創作,從不間斷。如非對彩塑發自內心的摯愛,如非對作品孜孜不倦的追求,又怎會有一件件經典的作品問世?
傳承非遺彩塑驕傲洛陽
在采訪的過程中,你能感受到李老師的真摯,對作品的精益求精,匠心打磨,探索創新。
李明甫的愿望是建一座河洛民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彩塑館,讓后人能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我們洛陽傳統文化。2018年,他成立了“李氏彩塑傳習所”,舉辦培訓班,免費培訓學生、殘疾人員等。
守護非遺,傳承彩塑,是洛陽“泥人李”一生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