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第四代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非遺傳承人、黑龍江省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艷玲在今年兩會上4次呼吁,各級政府通過加大對非遺企業扶持力度,讓更多的貧困人口走進非遺企業、掌握非遺技能,提高生活質量。
這是一家經營地方民族工藝品和國家級非遺滿繡的文化企業,在弘揚非遺傳統技藝的同時,致力于精準扶貧,帶動低收入群體脫貧致富。據了解,孫艷玲的企業近二十年來已培訓繡娘10多萬人,一萬多貧困人口在該公司及孫艷玲的幫扶下走出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
就讓我們聽聽孫艷玲的幫扶解困故事。
“繡花口罩”賣了三千萬元
2020年疫情爆發后至今的一年多時間,黑龍江省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僅防疫口罩一項效益就達3000多萬元,讓繡娘們有了可觀的收入。
一家非遺企業,怎么和口罩有關聯呢?疫情爆發初期,封城封路封小區,使得孫艷玲和她的上千名繡娘不能走進工廠、不能生產繡品,也導致了產品銷售上雪上加霜。孫艷玲想,決不能束手待斃,要主動出擊、尋找商機。孫艷玲了解到,當時最需要的就是口罩。于是發動繡娘們生產口罩。
繡娘們試著用紗布制成簡易口罩,并在紗布上刺上花朵,掛到網上,沒想到賣的特別好,這讓孫艷玲看到了希望。隨后,孫艷玲和繡娘們在質量上和特色上做文章,通過請教口罩專家、購買優質紗布、繡上非遺圖案等程序,口罩完成。當孫艷玲高興地帶上這只實驗品,卻發現說話時一張一合,口罩紗布熱乎乎的,粘到了嘴上,不舒服。孫艷玲想,這樣絕對不行,改。又經過緊張實驗,在原來的口罩上加了鼻梁架,找了設計師、改變面料,大膽采用漢麻布和柞蠶絲為口罩面料,不但有了立體感、帶著舒服、看著美觀,還提升了檔次和價格,貴的一只賣到了200多元。
牡丹江市2020年5月份正值疫情高峰期,各大企業停產停業,而孫艷玲的企業因為找到了市場缺口生產口罩,不但沒停業,銷售還特別火爆,繡娘們的收入也不斷上漲,有的一個月收入達兩萬多元。僅疫情嚴重的5個月間,通過居家制作、線上互動、網上銷售三位一體的口罩生產運營,孫艷玲的公司收入就超出了全年預期。
貧困家庭走出美繡娘
10年前,21歲的王彥霞走出深山里的貧困家庭,走進了孫艷玲的公司。只有初中學歷的她有些自卑,不愛言談,但學起渤海靺鞨繡卻很認真、也很較真,很多問題不弄明白不回家。王彥霞學的執著、孫艷玲教的細心,經過幾年的打磨,王彥霞不但成為孫艷玲的徒弟,而且還成了第五代渤海靺鞨繡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
現在的王彥霞不但有了生存的技能,還成為孫艷玲公司里的骨干,收入也好,并且在牡丹江市找到了如意伴侶,生了孩子,婆媳關系也特別好。
進入孫艷玲公司前,王彥霞從未坐過火車,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樣。在孫艷玲的精心培養下,王彥霞進北京、走深圳、去上海,視野開闊了、技能提升了、能力增強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參加意大利米蘭世博會這件事。很多人不相信王彥霞能出國,她們村的村長更是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百個不信。當王彥霞把在米蘭拍的視頻及新聞媒體刊發的報道傳回村里時,小村沸騰了,村長為王彥霞的父母戴上了大紅花,因為這個村的人從沒有出國的,王彥霞為村里爭了光。
在王彥霞的影響下,該村許多婦女來到孫艷玲的公司,通過學習渤海靺鞨繡技藝后,走上了勤勞致富的路子。而作為渤海靺鞨繡名師的王彥霞,和當初孫艷玲教她時一樣,也毫不保留地將自己所熟知的刺繡技能悉心傳授給繡娘們。
讓更多的人受益于滿族刺繡
蔣麗娜2007年高中畢業后,師從孫艷玲,開始學習渤海靺鞨繡,通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她已掌握了渤海靺鞨繡的所有技藝,用一雙巧手繡出了一片錦繡天地的同時,還把渤海靺鞨繡技藝傳授給更多人,特別是貧困人口。
蔣麗娜說:“老師孫艷玲不但教會了我生活生存技能,更教會了我做人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比如說孫老師幫扶蘇海燕的事,就讓我有了很多感觸。蘇海燕是低保戶,家庭貧困,沒有婚嫁,生活要靠姐姐姐夫幫襯著。而蘇海燕的姐姐患有癌癥,家庭并不富裕。在2015年“非遺日”那一天,蘇海燕聽說可以免費學習渤海靺鞨繡技藝,公司還回收產品,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馬上報名。她通過努力學習,很快成為一名合格繡娘,在照顧姐姐的閑暇時間刺繡賺錢,經濟上可以獨立了,自信心也增強了。”
蔣麗娜說,孫老師扶貧的例子太多了,舉也舉不過來,但每個例子都在感動人、教育人、引導人。
作為渤海靺鞨繡第五代省級傳承人,蔣麗娜先后培訓了兩萬多名學員,這些學員不但掌握了渤海靺鞨繡技藝,公司還負責回收產品,使得很多家庭增加了收入。而蔣麗娜也經常性地走出去,走到俄羅斯、日本、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或銷售,不但積累了經驗,更提升了組織協調、管理服務的能力。現在只有33歲的蔣麗娜已是黑龍江省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而她的作品也先后獲得了第八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第四屆中國東北文化產業博覽會優秀參展產品獎、2010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金獎等各種大獎。
在幫扶過程中,孫艷玲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送培訓教師到鄉下培訓需要吃住行等一筆不小的費用,部分培訓教師沒有資格證等。孫艷玲希望國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送培訓下基層,同時對考試合格的非遺技能人員頒發技能培訓師證,讓他們有資格培訓特殊人群。
孫艷玲的企業在不斷擴展,在深圳已建立了研發基地。而她的幫扶人群也在不斷擴大,涵蓋了殘疾人、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等各類群體和個人。孫艷玲表示,只有底層的老百姓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我們才是真正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