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在社火表演中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地位,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尤其是在陜西、河南以及甘肅和青海的河湟地區十分盛行。
高臺,又稱“高抬”、“抬擱”、“高會”。高臺由臺板、桿子構成,臺板中間立著一根主桿,主桿上又有多層分叉,一般分2至3層來布置演出內容。層與層之間由鐵棍連接支撐,并用各色彩綢予以裝飾。身著戲服面勾臉譜的孩童被固定在輔桿之上,遠遠看去就像一場華美的雜技表演。
當然,說起高臺青海的人們首先會想到千戶營的高臺,但在大通縣景陽鎮的金沖村高臺也有百多年的歷史了,星太瑞就是金沖村高臺的第五代傳人。
年逾古稀的星太瑞和高臺打了一輩子交道,從小就參與扮演高臺表演人物,十分熟悉高臺里的行當。長大后星太瑞從老藝人的傳承中繼承了高臺綁扎中的高、懸、妙、奇等絕活,并多次組織高臺隊伍參加省、市、縣社火調演。星太瑞所綁扎的高臺造型險絕,裝飾優美,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金沖村高臺在表演內容上,主要取材自古典小說、戲劇、神話傳說中精彩片段,配以山石、花木、亭臺、器物、鳥獸等元素,集戲劇、彩繪、扎糊、造型等諸多技藝于一體,在有限的空間中,營造出令人無限遐想的藝術效果,具有構思精巧、制作精湛、內容豐富、視覺沖擊力強、地域色彩鮮明等顯著特征。其中以兒童扮演的人物造型引人矚目,小演員們神態各異,惹人喜愛,特別是從服裝到臉譜都表現出獨具匠心的設計。每年從周邊趕來專門觀看高臺的群眾不計其數,高臺已成為當地的文化品牌。
星太瑞一門心思撲在高臺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上,為了不讓技藝失傳,他經常組織村里的年輕人進行學習。為了使金沖村高臺演出更好看,更玄妙,星太瑞還帶領高臺表演人員到湟中縣千戶營村、西拉科村進行交流和學習。
金沖村高臺是一門注重扎制、彩繪的民間藝術,一臺高臺表演包含紙花匠、畫匠、木匠、戲劇行家的通力合作,可謂諸藝薈萃。從高臺來到金沖村,在上百年的歲月里,高臺演出一直沒有中斷過,并一代代相傳至今,這與像星太瑞這樣對高臺有著深厚情感的金沖村人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