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雄,廣東惠來縣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三角插塑紙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北京當代翰墨文化藝術院副院長,中國民俗文化研究院理事,惠來縣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方俊雄從事紙藝30年,因對紙藝創作的執著,埋頭苦干多年,在傳統的插紙工藝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以多年的紙藝經驗和技藝,自創了《三角插塑紙藝》。
紙藝指包括造紙藝術在內的所有與紙有關的工藝。紙藝的歷史非常古老,從中國西漢時期的植物纖維“紙”到明確意義上的東漢蔡倫造紙術發明的紙;從東方平面或立體的剪紙、折紙、紙扎、插紙到西方二維或多維的剪影、紙拼貼、紙構成、紙雕塑、紙裝置、紙漿藝術、實用紙藝;從民間藝人的鄉土紙藝到現代紙藝,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三角插塑紙藝由傳統三角插紙工藝衍化升級而生,它要求更加精湛的手工操作能力以及更高的整體把控能力,或將大小三角完美結合,或將小三角整體成型,從而創造出高還原的生物造型。
三角插塑紙藝以各種顏色的紙張為材料,裁切折疊成三角形狀進行制作。制而成的作品如雕似塑,故命名為“三角插塑”。
方俊雄家族幾代人一直從事紙藝加工制作,憑著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在與父親學習傳統紙藝和制作期間,他不斷鉆研探索紙藝新的構思與技法。經過多年的堅持與不懈努力,自我設計出插紙工藝新的造型及程式,設計出既節省成本,又提高生產效率的輔助性的機械制作工具“切形壓痕小三角紙片”,不僅快速折疊出小三角又保留了傳統手工折紙的本質。
紙藝源于中國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但缺乏文獻上的具體支持,卻是在日本歷史文獻發現。我們卻只能找到一些佐證來支持紙藝是源出中國。從那一刻起,方俊雄就決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插紙工藝發揚光大。
他放棄了所有事業,承受各種來自家庭和生活的壓力,堅持創造改善三角插紙藝的制作技巧。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金誠所至金石為開。方俊雄攻克了三角插的局限性,又一次首創了三角插歷代沒辦法整體制作出人物臉部表情以及鼻子的插紙作品。后來又制作出大部分整體成型的三角插紙作品。至此,他為這個工藝命名為“三角插塑紙藝”。
在2017年12月9日方俊雄第一次參加北京中國民俗文化研究院首屆“一帶一路·中華杯”獲得金獎;2018年參加第十四屆國際文化博覽會獲取銅獎,自創的三角插塑紙藝(民間藝術紙藝)作品得到國家有關文化部門的認可及首次為三角插塑紙藝設立獎項;2018年受邀參加中國第二屆“一帶一路·中華杯”獲得特別金獎;參加首屆粵港澳工藝美術博覽會獲得銅獎。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國,自古擁有無數的傳統民族技藝流傳至今,紙藝的傳承不僅僅是文化的一種繼承,更是傳統手工藝匠人們智慧的結晶,而我要將三角插塑紙藝發揚廣大,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它,了解它,為中國非遺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方俊雄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