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的山水之間,苗族挑花刺繡作為一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苗族人民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記憶。云巖區區管專家張蘭是貴州省錦繡計劃智庫專家、苗族挑花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直致力于苗繡傳承與發展,以精湛的技藝和創新的理念,讓古老的苗繡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堅守傳統,傳承苗繡技藝
自幼生活在苗族聚居地的張蘭,從小便跟隨母親學習挑花刺繡技藝,對這門傳統技藝有著深厚的感情,十歲就熟練掌握“一字紋”“逗花針”等復雜的針法,足跡幾乎踏遍了貴州苗族挑花繡人所在的鄉鎮和村寨,系統掌握了傳統挑花刺繡紋樣和用針技巧。經過多年的鉆研與實踐,她熟練掌握了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絲絮貼繡等多種苗繡技法,其作品不僅針法細膩、圖案精美,更蘊含著豐富的苗族文化內涵。
為了讓苗繡技藝得以傳承,張蘭積極投身于苗繡教學工作。她走進貴州老年大學、貴州省實驗中學、青島大學等地舉辦苗繡培訓班,向熱愛刺繡的中老年群體、青少年傳授苗繡技藝。
“近年來,我長期從事苗繡技藝的教學工作,既是因為這項技藝的傳承有一些客觀因素的阻礙,也是因為現在苗繡也正在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進入公眾視野。我覺得這是苗繡作為非遺技藝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的一個大好機會。”張蘭告訴記者,至今,自己舉辦苗繡培訓班培訓逾5000人次,年齡最小的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小朋友。
在張蘭的耐心指導下,許多原本對苗繡一無所知的人逐漸掌握了這門技藝,成為了苗繡傳承的新生力量;在與中小學合作中,她還將苗繡課程引入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和了解苗繡文化,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創新融合,推動苗繡發展
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張蘭也深知創新對于苗繡發展的重要性。畢業于專業的設計院校,擁有扎實的設計功底和敏銳的時尚觸覺的她,在傳承苗繡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現代設計理念與苗繡元素相結合,開發出一系列具有時尚感和實用性的苗繡產品。
數年前,張蘭創立了貴州創和服飾有限公司,以“民族元素時尚化”為核心理念,集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推動苗繡與時尚元素融合,設計研發襯衫、旗袍、外套、掛畫、手包等產品,達到年產10000件民族手工刺繡產品能力。公司還建立了民族民間工藝品及文化旅游商品產業化示范基地,深度挖掘多種民族繡法并運用到各種服飾中。
作為苗族挑花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蘭還系統整理還原傳統挑花繡服飾體系,建立500余人的繡娘團隊,并設立云巖區首個苗繡產業專家工作站。
張蘭對于苗繡的創新娓娓道來:“將苗繡圖案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使傳統苗繡與時尚潮流完美融合,既保留了苗繡的獨特韻味,又滿足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我們以中國風為主線,旗袍為主打,專注定制20余年,通過全國各種類型的展會和舞臺推廣苗族挑花繡服飾文化,并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通過抖音、百度、小紅書、快手等網絡平臺開展傳統手工藝線上推廣宣傳,將貴州苗繡推向了全國乃至全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這門古老的技藝。”
產業帶動,助力就業增收
苗繡作為貴州的特色文化產業,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2年來,張蘭不僅籌備成立了貴州創和服飾有限公司,還一步一腳印地在從江縣平友、高增、岜沙等7個苗族村寨建立刺繡工作站點以及從江縣民族民間工藝品及文化旅游商品產業化示范基地,帶動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群眾實現“指尖上的增收”。
“這還得從參加脫貧攻堅說起。前些年,云巖區幫扶從江縣,在從江縣多個鄉村建立刺繡和蠟染人才培養基地,當地有一個岜沙苗寨,是一個民族風情特別濃郁的地方。在政府的組織和支持下,我們成立了貴州省從江縣岜沙苗寨創和刺繡培訓基地。”張蘭介紹說,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在產業基地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參與到苗繡生產中來,組建700余人的繡娘、染娘隊伍,對5000余名農村少數民族婦女進行刺繡和蠟染培訓,讓她們在家就可以就近就業,有效緩解了農村婦女就業難的問題并為企業儲備了刺繡人才,實現了照管家庭、脫貧增收、把指尖技藝轉變成指尖經濟,改善鄉村文化等多重收益。
隨著苗繡產業的發展,當地群眾的收入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許多繡娘通過從事苗繡工作,不僅有了收入,還傳承和弘揚了苗族傳統文化。同時,苗繡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貴州,欣賞和購買苗繡產品,感受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張蘭用堅守與創新,讓苗繡這門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也為貴州的民族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她說:“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不僅需要取其精華,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創新,去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作為區管專家,我將繼續以傳承非遺技藝為己任,開展以刺繡為主題的貴州多彩文創設計,圍繞黔靈猴、文昌閣、陽明祠等云巖標志性景區、風物編制設計方案,設計出獨具云巖特色的苗繡產品,不斷擴大城市品牌影響力;同時繼續致力于苗繡產業的發展,不斷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市場拓展,樹立創新和品牌的獨特氣質和唯一屬性,帶動更多的繡娘脫貧致富。”
張蘭簡介——
貴州省婦女手工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貴州創和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從事服裝行業已有20多年。通過對傳統藝人的訪談、對古老服飾原件的考證等,收集了大量的珍貴素材,逐漸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挑花傳統刺繡紋樣,并通過全國各種類型的展會和舞臺,不遺余力地推廣苗族挑花繡服飾文化。
脫貧攻堅期間,張蘭在貴陽市和黔東南州從江縣、丹寨縣創辦開設了創和刺繡主題酒店、蠟染工坊、苗繡基地,在從江縣平友、高增、岜沙等7個苗族村寨建立刺繡工作站點。2019年建立從江縣民族民間工藝品及文化旅游商品產業化示范基地。
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張蘭創立的貴州創和服飾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幫助少數民族聚居地農村婦女增收,利用網絡平臺對民族刺繡文化進行線上推廣宣傳,開展非遺刺繡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傳承民族刺繡工藝。
個人榮譽:
2019年3月,受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三八”國際婦女節·中外婦女招待會作刺繡技藝展演;
2019年6月,被中共云巖區委、云巖區人民政府聘為“大國工匠”工作室負責人;
2019年9月,被貴州省總工會、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婦女聯合會評為“最美勞動者”;
2019年12月,被中共云巖區委,云巖區人民政府評為第七批區管專家及貴陽市云巖區區管專家工作站負責人;
2020年11月,被貴州省“錦繡計劃”實施聯席會議辦公室聘為錦繡計劃智庫專家;
2021年1月,被貴州省婦女聯合會、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貴州省巾幗文明崗;
2021年4月,被貴陽市婦女聯合會評為十佳巾幗錦繡之星;
2021年9月,被貴州省婦女手工協會聘為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任期五年;
2022年1月,被貴陽市云巖區政協委員會評選為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任期五年;
2022年7月,受聘于青島大學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項目《中華民族服飾創新設計與制作人才培養》的授課指導專家;
2022年公司的“苗”繪美麗鄉村,“繡”出幸福生活項目,在“建行杯”第二屆中國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中榮獲助力貴州“苗繡”+產業公益獎與最佳商業模式獎;
2023年4月,任貴州省第十二屆婦女代表大會婦女代表;
2023年5月,被評定貴陽市文化人才(非遺類)選派人員;
2023年,被貴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定為貴陽市苗族挑花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4年,積極參加協會組織的“中國工藝美術大賽和中國工藝美術年鑒”活動中,作品《繡韻福澤》獲得銀獎;
2025年3月,“多形奧秘境”作品在北京第七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上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中國工藝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