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大年三十,57歲的李鳳英和家人吃完團年飯,將未滿月的孫女哄睡,便和丈夫李秀云坐到電腦前,查看印尼客戶購買土家竹編的訂單。
李鳳英家住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是湖北省民間工藝傳承人,其創新的“土家精細竹編”目前已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鳳英的竹編技藝是“中年成才”。為學好手藝,李鳳英前后走訪了98位老篾匠,終于掌握了傳統竹制品的制作工藝,她利用縫衣針發明的分絲工具和編織工藝獲得2項中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認證,她本人也被五峰授予“最佳土家達人”稱號。之后她又嘗試制作竹畫,并專程到三峽大學、武漢大學當“學生”學習美術繪畫。
李鳳英創作的兩幅《羅漢圖》竹畫,一幅在新加坡以16萬元(人民幣)售出,另一幅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土家竹編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這份鄉愁我們不能丟。”李鳳英開始了對土家竹編的傳承和推廣。
由于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還有很多貧困村民,李鳳英尋訪全縣竹編藝人,聯合全縣98名篾匠建立起12個竹編小組,帶動50多個貧困戶靠學習竹編而脫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感謝她讓我們有了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貧困戶黃興林說。
丈夫李秀云說,遇到貧困村民慕名前來學習竹編畫,妻子不僅免費授藝,還為他們提供一日三餐。有學徒因信心不足而“溜走”,李鳳英還會上門做工作,手把手教他們。
為了讓土家竹編闖出大世界,李鳳英與丈夫注冊成立五峰印象竹藝有限公司,并和“五峰藍”電商平臺達成合作協議,幫助竹編藝人提高知名度,帶動民間工藝抱團發展,拓寬銷售渠道。
截至目前,淘寶、京東、五峰藍等電商平臺售出李鳳英、黃興林等土家竹編藝人的竹畫、背簍、臺燈、果盤等竹藝品2萬多件,實現銷售收入過百萬元大關,也吸引了來自美國、印尼等世界各地的客戶。
李鳳英不僅免費教殘疾人、貧困戶、孤寡老人竹編工藝,還走進職校,免費定期教200多名貧困學子。她還著手修建竹編博物館、培訓教室、宿舍樓和食堂,解決學徒們的學藝環境和吃住問題。
“我想幫助更多的貧困村民,讓竹編人享受一點‘紅利’,也希望把土家竹編傳承下去,讓中國竹藝走出國門,這是我的新年愿望。”李鳳英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