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游客來,是旅游規劃成功的第一步,讓游客再來是文化體驗的成功,讓游客愿意多次來,并選擇把一部分時間留在這里,則是當今古街古鎮等旅游景區所不得不承認的發展方向。那么古鎮的旅游規劃怎么做才能做出特色?

一、古鎮開發三要素
1、適宜的古建筑
目前許多古鎮開發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古鎮旅游就是開發仿古建筑,只要古建筑成規模,街市庭院完備就游人如織、大功告成。不進行資料收集、歷史文化探究,隨意嫁接甚至憑空捏造,動不動就是江南水鄉、蘇州園林、徽派建筑之類,根本不具備當地特有的文化元素與歷史積淀。事實上古鎮古村是需要與他們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民俗文化相融合,設計出符合當地與時代特征的標志性建筑景觀,這樣才能避免淪為復制品的尷尬境地。

2、獨特的文化體驗
千篇一律的古鎮早已讓見多識廣的游客審美疲勞,一方水土一方人,處處都有古城古鎮,誰沒見過?憑什么讓人千山萬水飛過來?你的文物有多稀罕?只有迎合市場的商業業態并具有獨特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和體驗項目才能真正讓客戶群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愿意一次兩次很多次以至于推薦給別人的沖動。
3、休閑度假的功能導向
特色的古鎮自然要具備讓游客愿意留下來體驗這里的文化,在這其中能夠實現休閑度假的意愿,甚至于投資地產,旅游景區才算成功,才能避免門票經濟的落寞境地,古街古鎮要在保護與開發之余具有度假地產的功能,營造休閑度假第二居所。

二、古鎮旅游開發規劃思路
1、導入肌理
肌理是古鎮區別于其他建筑群落形式的一種文化DNA。任何古鎮的開發首先要解決的都是古鎮肌理問題。有了獨特的古鎮肌理,才能有效地將生活空間、精神空間、娛樂空間等軟性空間進行有效的植入或疊加。在城市化的驅動力下,城市空間拓展要求進一步拓展原來的城市范圍,城市文化復興也要求將傳統的歷史文化更多地通過創造性空間再現得以激活。古鎮旅游具有主題軟化物質空間、融通各產業鏈、平衡各分區功能的天然優勢,可進一步協調產業空間、公共空間、私密空間之間的比例,提升城市空間的形態多樣性。

2、融入文理
本土文化延續與傳承是古鎮開發的靈魂所在。其建設與開發必須將文化建設提升到與經濟發展同樣的高度,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建筑和空間在形質上可以是新的,但要有傳統的內涵,有傳統的文脈延伸,有傳統的精神氣質,要通過納故于新、推陳出新、返舊開新等手段,延續城市空間肌理,演繹傳統藝術,傳統元素符號景觀化,打造新文化形態、新文化生活、新文化景觀,形成古鎮特有的新個性魅力。
3、創意生態
生態既是古鎮肌理的一部分,也是提升現代古鎮生氣和品質的重要手段。從園林小鎮到田園小鎮,雖然生態概念上層出不窮,但大多數古鎮的生態還是一種景觀性的生態,是一種有附著感的生態,而古鎮與生態并沒有完全融為一體。古鎮的生態建設,不僅是指古鎮的環境綠化,更多需要通過旅游功能的引入來激活古鎮生態的價值兌現,將多彩、快樂和健康等積極元素注入古鎮的發展理念中,使古鎮建設在視覺上是多彩的,在精神上是快樂的,在品質上是健康的。打造多彩生態、快樂生態和健康生態。

4、植入業態
古鎮人氣的高低取決于在古鎮吸引力基礎上的豐富業態支撐。古鎮開發不僅要考慮旅游產業發展,同時還要注重城市經營層面的管理與提升。在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和度假等基本功能業態的同時,需要不斷深化發展節事、消費、購物、娛樂和體驗等新興業態,通過業態尤其是“夜態”內容的豐富,打造古鎮吸引力,提升古鎮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