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古鎮,位于陜,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陜西最西邊的一個古鎮。
魏輔唐,青木川的傳奇人物,最終被歷史定格為“開明紳士”,老百姓評價為“他有多好就有多壞”的人,《一代梟雄》中的錚錚鐵骨主人公原型,才是我們久違的期待。即便如此,仿青石板路面,林立的古樸氣息濃郁的建筑、店鋪、招牌,還是感到和魏氏宅院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鳳凰遙對魚龍池,神仙居住度晚年”是對魏氏老宅的高度評價。坐北向南的宅院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磚木結構,從外面看上去十分樸素。然而兩層高的宅院高墻、小窗,自衛式的結構,隱約可以窺見院落的雍容華貴、主人富有和權勢。透過景點的大道、草坪,夢幻中當年院場邊的列隊衛兵和栓馬場依稀入目;院子外有荷花魚池至今仍近乎保留原貌,“莫道濟南趵突水,更有魏公輔唐泉”,叱咤風云的人物形象恍若可見。
魏氏宅院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用材和建筑頗具特色。宅院分新宅和老宅,新老宅院緊相毗鄰,珠聯璧合。兩套院落均分為前院、書堂和后院,因此從高空鳥瞰,即呈“田”字形結構。以青磚、瓦、土、原木為建筑材料的堅固豪華小樓,據說是四川名匠的手藝。一樓首先是魏輔唐的學習、辦公場所,其次是母親以及太太們的住所,房間結構科學,床、柜、裝飾品還是很奢華的。二樓是其子女和服侍人員的住所,走廊外開數扇小窗,陡然間萌生一個鏡頭:樓下遭遇變故時,樓上每一扇窗戶林立著持槍的衛兵,來者該是何等威嚇!
沿河而建的老街回龍場,從南向北,把小鎮拉得幽長。走在如今感覺狹窄的青石板街道上,感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耳畔傳來現代音樂和著店家的鼓點,再加上初上的華燈,你會感覺到迷離中時代的交融和忘卻。在這種情況下,邁步旱船屋,在這個昔日的請樓內,遙想當年的紙醉金迷、聲色犬馬;踏進榮盛魁,這個青木川曾經的天上人間,吸食大煙者的天堂,飄飄若仙、恍若幽夢的吸煙者似乎撲入你的眼簾;仰望輔仁劇社,耳畔似乎傳來秦腔聲韻中的娓娓訴說。
于是在這樣的游歷中,傳說人物魏輔唐的形象逐漸清晰和高大起來。這個“山高皇帝遠”的村子,曾經因為他而名揚四方。一方面,他橫征暴斂,建立武裝,政由己出,獨霸專行,游離于政府管治。另一方面,他興辦工廠,發行銀票,保護外商,使這里商賈云集,經濟繁榮;他保護百姓,讓民國時期“抓壯丁”的隊伍望而卻步;他興辦學校,讓大山溝的孩子在70年前已經享受了義務教育,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大學;他又開明睿智,幫助紅軍,最終繳械投誠,接受整編。“發跡草莽猶曉興學稱雄不泯桑梓愛,放下屠刀雖未成佛做鬼幸有口碑傳”,書寫在正屋、橫批為“名振三邊”的對聯,真是對這個傳奇人物最貼切的評價!
行走在青木川的土地上,我驚訝于這個邊陲小鎮昔日的繁華盛世,驚訝于一個年邁的老人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我也不由得使人想起這位偉大的作家——葉廣芩。這個在陜西工作的北京人,被譽為“德藝雙馨”的女作家,她是以怎樣的毅力和專業態度,輾轉往返到這個曾經不通車的小鎮上,一次次采擷素材,一次次研討故事,一天天精耕細作,將在傳說中遠去的身影魏輔唐化身為血肉飽滿的主角何輔堂,才成就了長篇巨著《青木川》?我又想到演員孫紅雷,這個鐵骨演員,是他將魏輔唐的故事和性格演繹到了每一個觀眾的心靈深處,帶給觀眾一部扣人心弦的《一代梟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個古鎮,因為這些不平凡的名字,才將她從深山中發掘出來,靚麗于熒屏,并讓萬千游客遠道而來,一睹她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