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古鎮,其風格大約婉約精致,然而在安徽卻又一座塵封了三千年的古鎮,其風格別與其他江南古鎮,給人與古樸、大氣的感覺,它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主角——柘皋(zhègāo)古鎮。
柘皋鎮有條北閘老街,街面兩邊是清一色的明末清初建筑,距今近400年。信步老街,蜿蜒的青石板路延伸到古鎮盡頭,在雨天尤如一條青絲帶飄落在老街上。路的兩側均為粉墻黛瓦,飛檐翹壁的兩層徽派木宅,上有精雕細刻的花卉和吉祥圖騰。整條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樸,結構錯落參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青磚馬頭墻,構成了街道的層次感。北閘老街至今仍保存著原始的氣息。徽派建筑古典恢弘,傳統老手藝,老街,老井,無不彰顯出古典的美感。
柘皋古鎮歷史較為悠久,追溯其歷史,可知它最初是由西周初期設立的宗主國演化而來。柘皋古鎮,這座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在江準之間的古邑,如今楚文化與吳越文化和漢族中原文化在送里交融,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在這里碰撞,使得柘皋古鎮更加燦爛多姿。
當我們漫步在這座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古鎮,可能最讓我們感受到歷史滄桑的就是柘皋古鎮中的幾條老街:北閘老街、橋西老街、玉蘭街。北閘老街是古鎮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街道,號稱“皖中第一街"。
踏著水泥地面,漫步在老街中我們會感覺到街面的不平和濕滑,北閘老街在柘皋古鎮的中心,整個街道有二百多米。拓皋老街的兩邊,建筑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風格,大多是民居,還有一些是無法辯析鋪名的商鋪。這些建筑保持了徽派建筑的主要風格,青瓦灰磚,馬頭墻,飛檐翹角。
柘皋古鎮上,另外一條是橋西老街。兩條老街都曾是歷史悠久的古鎮當年的商業和文化交流中心。老街見證了柘皋的榮辱興衰,集中體現了這座歷史文化古鎮的文他傳承。在未來古鎮的研究發展和保護中,其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價值,這也是未來展現柘皋古鎮文化的重要載體。
古鎮老街沿街,主要是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筑為主,其中較為有名的建筑有:號稱天下第一鋪一李鴻章當鋪、李鴻章糧倉、教堂及各種繁盛時期的商鋪等。老街從空中鳥橄,呈"S"形,呈現中國傳統古鎮街區的布局特色。
這里有一座朱元璋建的橋,遇難(玉欄)橋。相傳元末朱元璋起義,遇元兵追殺,至柘皋河邊,危難之際,一老丈從葦叢中推出一只小船,將朱元璋渡過河去。后明朝立,朱元璋在柘皋河上修一石橋,取名“遇難橋”,以報老丈當日救命之恩。后人見“遇難”二字不祥,遂改為諧音“玉欄橋”。
在200多米長的北閘老街里還藏著一個號稱“天下第一鋪”的李鴻章當鋪,是李氏當鋪的倉庫和港口運輸貨物集散地之一,建于同治和光緒年間。粉墻、黛瓦、馬頭墻和精致的磚木雕刻,當鋪古樸中透著大氣,不愧“天下第一鋪”的美稱。
柘皋古鎮的人會生活,做的早點十分美味。柘皋與很多古鎮一樣,依水而建,跨越“黃金水道”柘皋河,沿河兩岸密布商鋪,而引人注目的是一家家早點店鋪。過去,一大早,青石板鋪成的長街上,就人來人往,有本地居民,更有來往客商,跑碼頭的,走船運貨的……
如今,柘皋古鎮的早點仍然是吸引人們的一大特色,清晨顧客絡繹不絕,有的人甚至一大早從巢湖、合肥趕到,只是一品柘皋早點。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一座塵封了三千年的古鎮——柘皋古鎮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了解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