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瓦映繞山青”,“墨瓦白墻牽畫魂”。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孕育出無數名山秀水、遺址古鎮和文化遺產。
獨行街巷里尋一縷詩意,對坐雕窗前品一杯香茗……新年伊始,我想把最動人的十種歲月靜好,都送給你。
“中國畫里的鄉村”
黟縣宏村古村落
“浣汲何妨汐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宏村,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始建于南宋,為取“弘廣發達”之意,取名弘村。湖水青蓮、拱橋如虹,宏村美麗如斯800余年,擁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
“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黟縣西遞古村落
西遞村山川鐘秀,風景優美,以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聞名。由于溪水東向西流,自古這里便被人們看成是一塊風水寶地,民間曾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東水西流,吃穿不愁”,“船形西遞,大吉大利”。
地點: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
“中華寫生第一村”
涇縣查濟村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鼎盛時期,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梁,108座祠堂、108座廟宇,現在也還保存著橋梁40余座。沿著溪水,一座座橋尋過去,便能在這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中,發現最精華的文化傳承。
地點: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
“古徽州進士村”
績溪縣龍川村
從政則心懷天下,治國安邦;從商則誠信勤義,兼濟天下。龍川是著名的“進士村”,胡氏世代遵守“耕讀傳家,亦儒亦商”的家訓。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奕世載德,國之棟梁。著名胡商胡炳德,胡增玨父子,捐資鄉梓,造福百姓。
地點: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城東11公里
“皖中商品走廊”
肥西縣三河古鎮
三河古鎮地處江淮大地,巢湖之濱,毗鄰省會城市合肥,2500多年的歷史古鎮,悠悠歲月留下數不盡的傳說故事。鎮內河環水繞,五里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韻味十足。
地點: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三杭路
“唐朝模范村”
徽州區唐模村
“忠君”鑄造了唐模。汪氏始祖為表先主隆恩,仿效“后唐”,營建標準而模范的村莊,便改村名為“唐模”。在歲月的滌蕩下,唐模仿佛一直置身事外,檀干溪緩緩向前,墻面斑駁,門窗褪色,屋檐下的紅燈籠,街巷中的小花狗,仍是遠去歲月里的模樣。
地點: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
“徽州第一村”
徽州區呈坎村
未被過度開發的呈坎,仍保留著原本的樣子,處處流露著徽文化底蘊。《易經》中說: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呈坎是古代風水文化的代表。朱熹贊譽:“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黛瓦粉墻,小巷幽深;水墨畫般,縹緲朦朧。
地點: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
“中國苔干之鄉”
渦陽縣義門鎮
義門鎮是漢代孝子韓伯俞故里。悠久的歷史,應運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傳統飲食繼承藥食同源法則,多數菜肴佐以中藥材而成為“藥膳”。其中的“清真羊肉湯”獨具特色,品嘗后令人流連忘返。
地點: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
“皖東千秋古鎮”
天長市龍崗村
千年古鎮龍崗,毗鄰美麗的高郵湖畔,為皖東“千秋古鎮”。小鎮三面環水,碧荷萬傾,芙蓉點點,素有“富龍崗”之譽。鎮內明清古民居特色鮮明,保存完好。位于古鎮上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龍崗古鎮
“千年古茶鎮”
濉溪縣臨渙鎮
臨渙鎮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因一縷縈繞百年的茶香,獲名古茶鎮。現如今,臨渙鎮仍有十余家茶館,茶座三百余張,茶壺六百多把,早晨五點開張,晚十點后熄爐。飲茶已經成為臨渙生活的一部分,茶館成為茶客們一處安放心靈的空間。
地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