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是中國人的世界觀,整個中國就是一座大的園林。中國造園術的精髓,可歸納為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它說明的是造園所要達到的意境和藝術效果。明代造園大師計成認為,設計者要以建筑、山水、花木為要素,取詩的意境作為造園依據,取山水畫作為造園藍圖,經過藝術裁剪,以達到雖經人工創造,又不露斧鑿的痕跡,比如長廊“宜曲宜長則勝”;園中疊山“最忌居中,更散漫”。
第二句話是“巧于因借,精在體宜”。
“因”是講園內布局,“借”則是指園內外景物之間的聯系。計成在《園冶》中特別強調借景“為園林之最者也。”其原則是“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者收之,方法是布置適當的眺望點,使視線越出園垣,使園之景盡收眼底。
《園冶》是一部體現園林意境的精美之作,是公認的世界造園史上的經典名著。被日本宮廷評價為“開天工之作”,被歐美國家奉為“生態文明盛典”。
《園冶》中的園林思想,具體表現為這樣的一些空間原則和細部的手法:
1、疏密得宜
園林作為一個三維空間,它包含花木池魚、屋宇、疊石等互相組合所形成。經營位置疏密不可平均分配,需“疏密得宜”,張弛開合,既有疏密的對比,又能掌握兼而有之的關系,緊密處不顯擁擠,而開敞處亦非一覽無余,對留白和節奏嚴謹把控。
2、曲折盡致
造園如作詩問,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疏密的空間被按照某種既定的方式排布組合,呈現出一條或幾條設定的路徑。側看成峯,橫看成嶺,山回路轉,竹徑通幽。
3、框景的手法
《園冶》中多次提到對“畫意”的追求,以園林建筑物或園墻的窗戶、門洞邊框為畫框,框入相對的鄰景,造成如畫的感覺。當人們游園時無意中發現框入的美景,會產生一種“驀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感覺,所看到的實景在框格中變成了一幅畫,實景便產生了空靈的效果。
4、花木虧蔽
當游人透過枝葉扶疏的花木去看某處景物時,由于其視線和景物之間隔了一層花木,增添了一重層次,從而使景物顯得有縱深感。在樹木花叢的似遮似露、有蔽有顯的掩映間,遠處的景物不再是輪廓分明的實體,而是形態朦朧的虛景了,給人們在心理上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園冶》創立了許多第一:
①第一個公開肯定了設計師的地位,大膽提出了以設計師主導的造園活動;
②第一個明確指出園林所追求的境界是文人理想中的山水之樂、自然之美;
③第一次系統提出借景為“林園之最要者也,如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
④第一次破除了當時對太湖石特別是故園名石的迷信,推崇使用到處都有的黃石,擴大了用材范圍,節約了造價……
中國園林的三種基本類型:寺廟園林、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都吸取了計成的智慧,尤其是寺廟園林,將印度的精舍和中國的園林相結合,造就了中國特色的寺廟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