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周這個名字,可能一般人聽著有點陌生,但你現(xiàn)在看到的許多中國古典園林:江蘇蘇州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留園,環(huán)秀山莊,虎丘塔,揚州的何園,片石山房,如皋的水繪園,上海的豫園,嘉定的孔廟、秋霞圃,浙江嘉興的南北湖,杭州的西湖郭莊,都是由他護救下來的。
在建筑界,“北梁南陳”,北有古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南有古園林大家陳從周。陳還被日本人稱為“中國園林第一人”,被美國人譽為“現(xiàn)代中國園林之父”。除了研究古園林、古建筑,陳從周也是一位倜儻的公子,他擅長書畫、詩詞、散文,酷愛昆曲,有人說他是“雜家”,可他的“雜”都是大師級別的。
2018年是陳從周誕辰100周年,在這前夕,一條采訪了同濟大學(xué)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阮儀三,與這位年過八旬的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者,聊起他的恩師陳從周先生。
雖然在園林、建筑界成就顯赫,但陳從周之所以能被稱為一代名士,遠不止于此,這還要從他的“雜學(xué)”說起。
倜儻公子,一路雜學(xué)
陳從周1918年出生在杭州城北的青莎鎮(zhèn),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父親是位生意經(jīng)營得不錯的商人,在臨近京杭大運河的地方造了棟住宅。宅子雅致得很,里面還有個不大的園林。
園子里有山,有石,有花,有木,陳從周愛花草的感情便是從小在這里培養(yǎng)起來的。
10歲時,陳從周被送去美國人創(chuàng)辦的教會小學(xué)讀書。母親擔(dān)心洋學(xué)堂的學(xué)問不夠,又請了當(dāng)?shù)氐睦闲悴琶刻靵斫坦旁娢?。每天清晨,還會親自督促他臨帖練習(xí)書法,使得陳從周從小接受全面的中西合璧式教育。
中學(xué)時代的陳從周,特別喜歡讀李清照的詞,為了解李清照的身世,又去讀了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這份研究北宋私家園林景觀的重要文獻,加深了他對園林的鐘情。
1938年,陳從周考入杭州的之江大學(xué),主修中文和歷史。來看看他令人稱羨的老師名單:哲學(xué)史家、大書法家王蘧常,一代詞宗夏承燾,書法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馬敘倫,大名鼎鼎的學(xué)者任銘善、徐昂等等。跟著這些大師,陳從周讀盡雜書,沉醉書畫,還自己鉆研園林和古建筑,自學(xué)成才。
從之江大學(xué)畢業(yè)到1952年進入同濟大學(xué)教建筑的十年里,陳從周他前前后后在各類學(xué)校里教過各種門類的學(xué)科,他在中學(xué)里教國文,史地,圖畫,生物,在大專學(xué)校教美術(shù)史,教育史等等。
1951年,著名的建筑學(xué)家陳植邀請他去之江大學(xué)上海分部的建筑系。
張大千的入室高徒,送人字畫不收錢
陳從周從小習(xí)畫,1946年,到上海的圣約翰大學(xué)教書之后,通過大金石家方介堪介紹,在上海女畫家李秋君的家中拜見了慕名已久的張大千。張大千看了陳從周的一幅山水習(xí)作,隨即收了他做自己的入室弟子。
1948年,陳從周在上海辦畫展,張大千看完作品后,提筆寫下“門人陳從周畫展”,這七個大字足見張大千對這位愛徒的重視和贊賞。
平日里陳從周閑著就會畫畫,畫花鳥蘭竹的水墨小品。周圍的朋友,甚至剛認(rèn)識的陌生人,有人向他求畫,他就送。
阮儀三說起了他親身經(jīng)歷過的一件趣事。
一次他與陳從周去揚州開會,住在揚州賓館里面,一天沒什么事情,陳從周就在賓館里畫畫。賓館里的服務(wù)員小姑娘瞧見了這一幕,在陳從周旁邊說閑話:“陳先生畫一張畫,畫兩筆就畫出來了,這種不值錢吧!?”
陳從周聽了,也不生氣,取來紙,畫上蘭花,蓋了個章,對圍觀的人群說,“你們拿去對面看看值不值錢?”
街對面開了一家文物商店,另一個服務(wù)員小伙子拿著畫就奔了過去,沒多一會兒,他跑回來了,手里攥著用畫換來的50塊錢,那時候大學(xué)教師們的月工資只有60塊。
“實際上這小姑娘不懂。陳先生畫寫意畫,看上去隨便,實際功夫深?!?/span>
陸小曼臨終前最信任的人
陳從周的這一生里,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民國大人物——徐志摩。
童年時期,陳從周在自家的花廳中瞥見過徐志摩的一個背影,這是他這一生中唯一一次見到徐志摩。到了十多歲讀書的年紀(jì),徐志摩的詩文深深影響了他。
更巧合的是,陳從周與徐志摩有著兩層親戚關(guān)系,徐志摩的父親是陳從周嫂子的叔叔,而陳從周的妻子蔣定,是徐志摩的表妹,夫妻二人的婚禮就是徐志摩的父親主持的。
除了自己對徐志摩作品的熱愛,因為姻親的關(guān)系,陳從周跟徐家一直保持了密切的來往。徐志摩的第一任太太張幼儀跟著他學(xué)過畫,不時地會把徐志摩的遺物給陳從周。
而第二任太太陸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后,陳從周作為近親,就常常去看望她。陸小曼把搜集整理的徐志摩的詩、文、書信匯集成《志摩全集》,在自己彌留之際,托人轉(zhuǎn)交給陳從周保管。
通過張幼儀和陸小曼,陳從周獲得許多徐志摩的第一手資料,花了16年的功夫研究和編纂,編寫出了《徐志摩年譜》,是第一部有完整意義的中國新文學(xué)作家的年譜,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在之江大學(xué)教書的時候,陳從周接受了坐落在蘇州古典園林滄浪亭里的蘇南工業(yè)??茖W(xué)校的聘請,去教建筑史。
每周五晚上乘火車到蘇州,周六早上教課,下午和星期天早上他就勘察蘇州的古建筑、古園林,用隨身帶的尺筆、相機,到處量量、記記。
在拙政園里過夜,在忠王府里留宿,蘇州的典型園林,陳從周都進行了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勘察。
《蘇州園林》封面,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園林的路,《清閑供》云:“門內(nèi)有徑,徑欲曲。”“室旁有路,路欲分。”今日我們在蘇州園林所見,還能如此?!悘闹?/span>
1956年《蘇州園林》出版,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本全面研究蘇州園林的著作。不同于枯燥的學(xué)術(shù)性的書,陳從周在每一個園林、每一個景的照片下,都附了一句宋詞,畫面和文字相當(dāng)貼切,意境十足。
那時候的蘇州正處于搞生產(chǎn)的階段,很少有人去關(guān)心這些古園林的遺產(chǎn)價值,陳從周挖掘到了蘇州園林的美。他還仿照古人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來了個“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1956年《蘇州園林》出版后,陳從周分別出版《揚州園林》(1983年)《說園》(1984年),這些研究成果成為后來園林研究、修復(fù)、重建的寶貴歷史資料
記錄下蘇州園林的美是一層功夫,陳從周還花費了更多的功夫在修復(fù)蘇州的這些園林,拙政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
修拙政園的時候有個有意思的故事。在蘇州的街頭,陳從周看見了一塊洗衣的搓板,他一眼認(rèn)出這件雕花木板是一件有價值的老藝術(shù)品,交涉之后救下這件藝術(shù)品,在修復(fù)拙政園的時候,裝飾在了蘇州的古戲臺上。
建筑大師貝聿銘眼中的“一代宗師”
貝聿銘是做現(xiàn)代建筑的大師,二十世紀(jì)70年代末,他曾托人見到了陳從周,陳便帶他去逛揚州、蘇州,看老民居,游園林,聽昆曲。
在學(xué)生阮儀三的記憶中,有一次兩位大師共游蘇州留園:
“陳先生帶貝先生逛到五峰仙館后面的一連串七個小花園時,邊走邊示意,每個小院子有什么功能,適合什么人使用,怎么連接,怎么變幻景致。結(jié)果走過去了這些路,貝先生執(zhí)意回頭再把這串兒花園走一遍,還對陳先生說,今天你跟我說了,我才體會到中國園林的精妙!”
貝聿銘在北京設(shè)計香山飯店,在香港做中國銀行,都請陳從周幫他出點子,布置其中的園林。香山飯店建好了之后,貝聿銘邀請陳從周成第一位入住自己設(shè)計的香山飯店的賓客。
他把中國園林蓋進了紐約的博物館
1970年代末,美國頂尖的藝術(shù)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收購了一套中國的明代家具,想建立一個陳列室把家具存放起來。
明代家具要放在中國式的房子里,于是有人建議,這個方面應(yīng)該請教陳從周。1977年,美國博物館的專家代表團在上海的錦江飯店,見到了陳從周。
陳從周一看到這批收藏的家具,便指出這些都是畫室里使用的家具,柜子是存畫用的,桌子是畫畫用的。他自然地想到了蘇州網(wǎng)師園里的有一個名為“殿春簃”的小庭院,自己的恩師張大千曾經(jīng)在那里居住、創(chuàng)作。
陳先生根據(jù)大都會博物館提供的圖,確定了以殿春簃為藍本的建造方案,還給新園子取名作“明軒”。他特意帶了美國客人到網(wǎng)師園里去實地考察,指給他們看建筑要怎么造,里面的家具怎么放置,花圃,假山,半亭這些景致又是怎么組合布置的。
為了保證去往美國之后的建造順利進行,陳從周先在蘇州東園的空地上,按照1:1的大小做了一個明軒的實樣,之后帶著建造團隊和整整193箱的構(gòu)件飄洋過海,在1980年把這個庭院落戶在了紐約曼哈頓島上的大都會博物館里。
1979年1月紐約時報對“明軒”的報道中,提及“中國建筑史教授陳從周”明軒在美國引起了轟動,施工的時候,當(dāng)時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國務(wù)卿基辛格就多次去參觀。開幕后,去看的觀眾更是絡(luò)繹不絕。
這么一個小小的園林更是引發(fā)了全世界造中國古典園林的熱潮,之后在美國的波特蘭、加拿大的溫哥華都紛紛造起中國園林景觀。
到了80年代,全國各地邀請陳從周去做古園林、古建筑的修復(fù),他也抓緊這些機會,把泰州、揚州、蘇州、如皋、杭州、海寧這些地方的園林一個一個修復(fù)起來。
其中在上海延續(xù)豫園的修復(fù),在云南安寧新建楠園,在江蘇如皋復(fù)建水繪園,實現(xiàn)了他晚年最著名的“造園三章”。
云南安寧的“楠園”,是陳從周唯一一個獨立設(shè)計,平地建起的園林,園中從建筑的梁柱,裝修用的匾額,再到家具的陳設(shè),采用了中國古建筑里最尊崇的楠木。
陳從周設(shè)計園林、是在大地上畫山水。他看好地形,看好光線,然后腦子里構(gòu)思畫面,哪里是湖水,哪里放假山。
他喜歡畫家石濤、八大山人的畫,比如石濤的假山疊石很有名的,他就用這套東西具體地指導(dǎo)工人哪一塊石頭應(yīng)該放哪兒。
他是用畫理來造園的,他總會說不懂中國畫,就造不好中國園。
在上海這個大城市,豫園是最珍貴的古典園林之一。從1950年代起,陳從周就開始多次主持豫園修復(fù)的大工程。1986年,68歲時,陳從周再次接下重建豫園東部的任務(wù)。
在工地上,他對學(xué)生們說,“豫園就是我的家”。阮儀三對老師陳從周修復(fù)豫園的故事印象深刻。
那時候我家和他家都住在同濟新村,他每次去豫園,路過我家就會喊:“阮儀三,來吧,跟我豫園喝茶去?!?/span>
有一次到了園區(qū),他在假山上爬東爬西看,看完以后囑咐我去園門口買包香煙,而且一定要買大前門這牌子,好香煙。
七八個師傅,一人一根煙,點上了煙之后,陳先生跟他們扯閑話。等煙抽完了,他對師傅們說,“老師傅這煙不是白抽的,來把沙子補一補,石頭搬一搬?!彼翱吹郊偕蕉训剡€不滿意,就用這個辦法讓老師傅們,聽著他的指揮把假山的石頭重新給堆好了。
除了在豫園里堆山疊石,修復(fù)廳堂亭臺,陳從周還在豫園東部建成了一座古戲臺。他還特地請來了昆曲大師俞振飛,在這座享有“江南園林第一臺”美譽的戲臺上,表演了昆曲。
自己作為昆曲的癡迷者,陳從周說,“我從曲情、表情、意境、神韻,體會到造園藝術(shù)與昆曲藝術(shù)之息息相通處”。
江蘇如皋的水繪園,是秦淮佳麗董小宛和江南才子冒辟疆的隱居之所。重修水繪園,也是陳從周一生中最后的一個園林作品。
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一邊研究水繪園的文獻資料,一邊身體力行地在現(xiàn)場做調(diào)查。當(dāng)?shù)卣陶勗O(shè)計費用,他以“梓翁畫圖不要錢”拒絕了高達幾十萬的設(shè)計收入。
?。ㄗⅲ宏悘闹芡砟曜苑Q“梓翁”,自己的書齋叫做“梓室”,因為古代“梓人”有木工,建筑工匠的含義。)
陳從周在2000年去世,這個瘦瘦高高,愛穿中式長衫和布鞋,很有文人風(fēng)骨的老人,一輩子以園林為家,寄情山水。如果沒有他,中國的許多地方,現(xiàn)在不會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