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焦點就是“三農”問題。怎么搞好農業經濟、如何建設好農村、怎樣富裕農民都是黨中央領導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休閑農業、美麗鄉村”成為一個新的話題、新的思路,它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農村面貌,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
荷蘭:高科技創匯型
荷蘭在施農業、精細農業基礎上,通過集約生產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創意農業生產體系。
荷蘭農業的創匯經濟功能突出。荷蘭不少農產品單產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馬鈴薯、干洋蔥等的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位;荷蘭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產國、乳制品出口國、禽蛋出口國和花卉生產國,荷蘭每年出口的花卉占全世界花卉進出口貿易的67%。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荷蘭每年農產品凈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億美元,約占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份額的10%。荷蘭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榜首。
荷蘭農業的創匯能力突出,荷蘭不少農產品單產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馬鈴薯、干洋蔥等的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時荷蘭又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產國、乳制品出口國、禽蛋出口國和花卉生產國,荷蘭每年出口的花卉占全世界花卉進出口貿易的67%。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荷蘭每年農產品凈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億美元,約占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份額的10%。荷蘭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榜首。
德國:社會生活功能型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德國政府在倡導環保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主要形式是休閑農莊和市民農園。政府將城市或近鄰區的農地規劃成小塊出租給市民,承租者可在農地上種花、草、蔬菜、果樹等或經營家庭農藝。市民可以通過親身耕種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休閑農莊主要建在林區或草原地帶。
這里的森林不僅發揮著蓄水、防風、凈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態功能,還能發揮出科普和教育的功能。學校和幼兒園經常帶孩子們來到這里,在護林員的帶領下接觸森林、認識森林、了解森林。一些企業還把團隊精神培訓、創造性培訓等項目從公司封閉的會議室搬到開放的森林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訓效果。
在德國,創意農業的諸多方案都是政府相關部門與農民們商定,并在政府部門的協助下付諸實施。如慕尼黑郊區實施的“綠腰帶項目”,其中的若干方案,如“菜園方案”、“騎術治療項目”等都是當地的農民們在政府部門的直接幫助下開辟的創意農業項目;此外,政府部門還設立相關組織或協會來負責并管理各方案實施。
英國:環保旅游型
英國是最早發展農業旅游的國家。早在1992年,英國就有農場景點186個、葡萄園81個、鄉村公園209個,占全國人造景點的十分之一。如今,英國近四分之一的農場直接開展農業旅游項目。
英國農業旅游的經營者絕大部分為農場主。每個農場景點都為游客提供鄉村生產生活、體驗農場景色的服務。許多景點專門設有兒童娛樂項目。
雖然農業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農業生產的收入,但農業生產主體地位并沒有被削弱,農業旅游始終只是農場經營多樣化的一個方面。最為重要的是,英國人把農業、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客在領略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的同時,也感受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歷史文化。
此外,英國的農場主們還通過旅游開發來保護農場環境及農村生態環境。截至2009年,英國大約有2.5萬名農場主參加了以保護農村風景為主的農業環境計劃,種植了約4萬公里的灌木籬笆墻,修建了約23萬個農用水塘,在豐富了農業旅游資源的同時,也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