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中文 在线,国产无遮挡18禁网站免费,日本人妻互换a片无码麻妃,小小水蜜桃电视剧陈情令剧情

 
 

古代園林︱古人眼里的吉祥樹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8-08-27 11:05:19
核心提示:從古籍記載來看,槐、柳、榆和梧桐最受古人青睞。這些樹木都非名貴樹種,為什么古人特別喜歡?原來它們都有特別的象征,是古人眼里的吉祥樹。

  從古籍記載來看,槐、柳、榆和梧桐最受古人青睞。這些樹木都非名貴樹種,為什么古人特別喜歡?原來它們都有特別的象征,是古人眼里的吉祥樹。


  梧桐:“宜子孫”之祥樹


  梧桐俗稱“引鳳樹”,古代有“家有梧桐樹,不愁沒鳳凰”的說法,所以古人喜歡在庭院中栽植梧桐。


  古人往往將梧桐與竹子配合起來栽植,“前栽碧桐,后栽翠竹”。如果再養點菊花,到了秋天則別有景致。


梧桐


  木是古人制琴的好材料,這也使梧桐平添了一份高貴與高雅。先秦時,已有用梧桐木制琴的記載。漢魏時,人們用梧桐木制琴已很有經驗,以生長在今魯南嶧陽山的梧桐為佳。


  此外,梧桐還被視為“宜子孫”的祥樹、“知歲時”的靈樹。


  柳樹:祛病消災之神樹


  “柳暗花明”“桃紅柳綠”,歌詠春天的詞語中,總少不了柳。


  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后,柳樹成了民間吉祥之物。佛界認為,柳枝充滿神性,如南海觀音的形象為一手托凈水瓶,一手拿柳枝,為人間遍灑甘露,祛病消災。


  古人迷信“柳可驅鬼”,南北朝時,民間已出現了門前插柳的風俗。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柳樹


  唐宋時,清明節“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風俗已形成,皇家甚至將其當成一件大事來辦。此時歌詠描寫柳樹的詩文也最多。賀知章的《詠柳》,濃縮了古人對柳樹的喜悅之情:“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span>


  在北宋的都城汴梁,柳樹的數量遠多于槐樹。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中,大大小小的樹木約有170多棵,其中柳樹占了大多數,堂前屋后,路旁水邊,總不少曼妙柳姿。


  槐樹:先秦時的官方綠化樹


  俗話說,“門前有槐,升官發財?!彪m然這是一種迷信說法,但古人為圖個吉利,不論是官宦門第,還是普通人家,庭院附近總少不了槐樹。從栽植歷史來看,早在先秦時,槐樹已為官方最早選定的綠化樹種之一。


槐樹


  槐樹還是后世皇家宮苑內必植之樹,故槐樹又有“宮槐”的別稱。此外,衙門、學校、街巷也都喜歡栽植槐樹。西漢時,人們稱政府機構為“槐衙”,稱讀書人聚集的會市為“槐市”,就是因為那里遍植槐樹。


  槐樹真正被賦予感情寄托是在明朝。明初,朝廷將山西人口大規模移往全國各地,出發地點即是洪洞縣一株大槐樹,故民諺有“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槐樹也從此成為中華民族“尋根文化”的符號。


  榆樹:活命樹、救荒樹


  榆樹同樣有悠久的歷史,先秦時已廣泛栽植。既沒槐的才干功名,又無柳的姿態風流,榆樹之所以能贏得古人青睞,概因它是一種“活命樹”。


榆樹


  榆樹的皮、根、葉、花均可食用,荒年可以當糧吃,青黃不接的春荒之際,榆樹的價值便突出了。先秦時人們已發現了榆樹的救荒功能?!渡褶r本草經》稱,榆樹皮“久服輕身不饑”,將之與“槐實”“枸杞”等,同列為“上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稱:“荒歲,農人取皮為粉,食之當糧,不損人。”明朱橚《救荒本草》也記載了榆樹的各種“救饑”之法。


  因為榆樹有這些特殊用途,所以古時家家不忘栽上幾棵榆樹。


 

本文標題: 古代園林︱古人眼里的吉祥樹

本文鏈接: http://www.gdhsny.com/quote/show-3312.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武夷山市| 太白县| 南京市| 阳春市| 沙河市| 安图县| 改则县| 滦南县| 丹东市| 梧州市| 海宁市| 尼勒克县| 榆树市| 旺苍县| 景谷| 遵化市| 永清县| 普定县| 赤城县| 嫩江县| 化州市| 汉川市| 阿拉善右旗| 株洲县| 泗水县| 北川| 太白县| 济阳县| 宁晋县| 金乡县| 阳春市| 资阳市| 阿克苏市| 睢宁县| 五大连池市| 外汇| 正宁县| 绥宁县| 常州市|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