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中國傳統村落正在加速消亡。這讓古村落的文化開發與再造顯得尤為重要,怎樣能讓旅游帶動鄉村活化,讓民俗文化走向復興?那么,古村落的文化挖掘與旅游開發策略有哪些呢?
1.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向生態藝術理念延伸
文化是一個景區景點的靈魂和魅力所在,是資源品味的表現,是資源個性的生動體現,也是文化古村落最大的優勢。很多有歷史文化的古村落都要根據自身的文化特點,深入挖掘其建筑藝術、布局機理等文化底蘊,向生態藝術理念層面延伸。
古村落的文化開發還需要整理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項目,增加體現民俗風情方面的文化節目,把古村落、古民居旅游文章做得更具活力。例如浙江金華蘭溪的諸葛八卦村,在現有的“孔明文化”的基礎上,還可以發掘“醫藥文化”。
在旅游紀念品方面,除了傳統的鵝毛扇、孔明鎖以外,可以大力做好藥材方面的文章。還可以搞藥材市場等等,把建筑文化、飲食文化、節慶文化、家族祭祀活動、醫藥文化等結合起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豐富和創新古村落的旅游資源,提高旅游價值與吸引力。
旅游產品的開發要體現古村落個性,立足于尊重歷史,挖掘古村落文化的深厚底蘊。既保持個性,又不斷完善個性,又要適可的張揚個性。古村落的形成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村民世世代代在這村落空間與環境中生息繁衍,形成了村落的文脈,要讓“硬件系統”主動納人古村落的“軟件系統”—歷史、文化、傳統、文脈、風土人情之中,真正顯示每個村落自己獨有的文化個性和風貌。
2.文化資源聯動,利用互聯網思維拓寬營銷渠道
開封宋都古城的文化開發改造十分新穎和超前,近年來宋都古城敢于利用互聯網,將園區活動信息圖文并茂的展示出來,吸引了多家知名媒體的轉載和推廣。借力微信、微博和國內知名媒體聯合策劃“砸金蛋”、“小燈神”、“幸運拆禮盒”“微博轉發”等網友追捧的互動活動。
結合微信傳閱特點,每日精心發布微信內容,“上元夜、光影秀、水中暢游”一個個誘人的關鍵詞,巧妙地將開封的文化和旅游融于一體,點燃游客旅游的渴望,吸引大量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感受開封歷史文化魅力,傳播對開封文化的深度體驗。
想要做好古村的文化開發與再造,就不能完全孤軍作戰,要與周邊的相關文化資源形成聯動,做好聯合促銷與市場拓展工作,降低促銷成本,擴大影響,豐富旅游內容,使游客覺得游有所值,提高市場占有率。
古村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村落,它們是歷史的傳承,文化的載體。古村落是一種特色的旅游資源,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游客前去觀賞。但是,由于存在歷史年代久遠,古村落的現狀不容樂觀,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這一歷史文化的存在正在消亡。
這一狀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政府、社會各界人士都已經在作出努力,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有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古村落的存在文化價值,沒有認識到古村落保護的重要意義,在古村落的保護過程中經費是一個大難題,古村落的保護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所以,在古村落的保護方面,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保護古村落的任務仍然任重道遠。
3.開發保護并進,實現古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保持古村落的景觀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古村落內不應建設過多新的旅游設施。古村落是一個歷史遺產,破壞了原汁原味,就大大損毀了它的特色和文化價值,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和管理,盲目地開發只能加速生命力的消亡。
要提高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質量,現在許多地區的旅游開發策略,往往把居住在古村落的居民看作是過去時代的圖畫,一種純潔、原始、靜止不變的文化。其實,當地人是當地文化的傳承者,離開了其中居民的活動,古村落的特色和生命力也就無所依附了。
所以,要把改善古村居民的生活條件放在第一步,尊重當地居民的意愿,調動村民、居民參與保護性開發的積極性,修復古村古建筑。我們現在經常會看到,每逢“小長假”各地的古村鎮的小巷就擠滿了游人,小巷的幽靜蕩然無存。而且,游人太多對文物的破壞也很明顯,因而應適當控制游人數量和景點的游人密度,古村鎮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