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規劃,是旅游規劃的一種。從資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托,通過對資源的分析、對比,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發展方向。如今,鄉村旅游往往和新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鄉村旅游發展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下的一個成功實踐。
在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存在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自然資源,鄉村旅游開發和發展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根據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依據特有的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業是鄉村發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為鄉村是比較容易培養出特色經濟的。
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背景下,積極發展鄉村是必然之勢,因此如何利用鄉村旅游規劃更合理、更科學的促進鄉村發展就成為各大旅游規劃從業者所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隨著市場打開力度越來越大,鄉村發展也將面臨著越來越多問題。要想通過鄉村規劃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則需要規避以下幾種誤區。
由于資金缺乏和意識不足,在缺少策劃規劃的情況下,依葫蘆畫瓢,立馬開工,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制濫造,許多鄉村旅游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只考慮當前,不顧長遠,有的鄉村旅游開發本身就是一種破壞。
此外,部分鄉村在開發鄉村旅游時,人工痕跡過于明顯,農村旅社建成高樓大廈,城市化傾向嚴重,影響鄉村旅游的特色。由于缺乏前期的策劃規劃內容,對于市場的把握不精確,對于“游客為什么來、什么游客來、游客怎么來、游客來了干什么、怎樣讓游客介紹人來”五大步驟并沒有清晰的定位和解決策略。
在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游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的現象。在鄉村旅游開發中片面強調對鄉村自然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開發以及對鄉村旅游文化狹義和片面的理解,忽視了對農村其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觀光旅游嚴重地降低了鄉村旅游的豐富性,掩蓋了鄉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類型。許多鄉村旅游景區多以單純的農業觀光為主,多數鄉村旅游產品未能真正體現鄉村旅游的各個層面,有的甚至歪曲了鄉村旅游的內涵,影響了產品的吸引力。
由于鄉村旅游的開發和研究均處于較低層次,針對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在實際的鄉村旅游操作中,許多鄉村旅游區的管理人員由村干部兼任或由當地農民擔任。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低下,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與低素質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相矛盾,鄉村旅游處于粗放經營,形成輕管理、低質量、低收入的惡性物循環中,嚴重制約了中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很多鄉村旅游景區為減少管理成本,就在本地隨便招了幾個人對景區進行管理和運營,有的甚至就是幾個村管干部在管理,有的可能還會在村里找幾個低保戶作為臨時管理員,為他們解決工作問題。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往往不如人意,旅游管理是非常專業的學科,就必須要專業人士來負責。
目前國內鄉村旅游多集中開發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而對鄉村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資源的開發不夠重視。鄉村旅游的開發過分的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中國還存在鄉村旅游產品雷同多,缺少特色產品,整體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現象。
鄉村旅游的落腳點是鄉村,游客去農村主要還是想要體驗鄉村特色和風情,如果把鄉村開發得太過豪華,太過高大上,反而失去了鄉村旅游的意義。開發鄉村旅游,萬萬不能摒棄了鄉村的質樸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