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隍神信仰
城隍爺:主管護城池之神,大多為紀念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或英雄人物等,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城隍,源自于農耕文明,從中國先民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民間信仰發展到后世的道教信仰。城隍的祭祀可分為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兩種。
漢代時期長安是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地,產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紀信。唐代時期,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經蔚然成風;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確規定,新官到任三日內,必須拜謁城隍廟,借用神明的威力來管制官吏。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并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信仰盛極一時,城隍廟遍布全國。清代繼續沿用明代制度。由于歷代變遷和戰爭,以及現代城鎮城市化的影響,很多城隍廟被拆遷和毀壞,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存城隍廟有200多座。
二、中國五大城隍廟
南京城隍廟,始建于東晉,供奉的是漢代名將周苛,因其守衛彭城有功而被封為南京城隍,但毀于太平天國戰火。北京城隍廟,始建于明代,供奉的是明代名將吳淞,因其抗擊倭寇的功績而被封為北京城隍,后因金融街拆遷規劃,已經名存實亡。
1、西安城隍廟——中國四大城隍廟之一
位于西安市蓮湖區西大街廣濟街,始建于1387年,1433年移建今址。坐北面南,分為廟院與道院兩大部分,廟院居正中,道院主要分布于中軸線東西兩側。從南至北主要有:二門、樂舞樓、牌坊、大殿、寢殿,此外還有東西廂房和偏殿。西安城隍廟供奉漢代將軍紀信,因其救劉邦假扮主公被項羽燒死而被封為西安城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都城隍廟、北京都城隍廟、南京都城隍廟(已毀)、咸陽武功都城隍廟合稱中國四大城隍廟。
2、武功城隍廟——全國各地城隍廟地位最高
位于陜西咸陽武功縣武功鎮東街,始建于唐代,李世民下旨,武功縣城隍廟改為都城隍府,城隍連升三級,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所在地,地位之高居全國各地城隍廟之首。后來,武功城隍廟供奉唐代名將郭子儀,因其平定安史之亂有功而被封為武功城隍。占地面積5000m2,建筑面積1656m2。坐北向南,從中軸線上依次:牌樓、山門、獻殿、正殿、寢殿等建筑,東西兩側有配殿。武功城隍廟按照王府的規模建造,獻殿、正殿、寢殿都是面闊五間,以龍為主要圖案,以黃色為主要色調,屋脊、屋面都是黃色琉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潞安府城隍廟——全國規模最大
位于山西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始建于元代,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造,是全國現存府城隍廟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筑群。城隍廟占地面積12229m2,建筑面積5175.03m2,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軸線長408m,為一進三院落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軸線上依次:六龍壁、宏門、木牌樓、石牌樓、山門、重樓(玄鑒樓)、戲樓、獻亭、城隍殿、寢宮等建筑,兩側有東西配殿、廊房、耳殿共三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三原城隍廟——譽為“華夏第一廟”
位于陜西咸陽三原縣城東大街,始建于1375年,由明太祖朱元璋敕建,秦王朱樉督工,供奉唐代名將三原人李靖,被譽為“華夏第一廟”。歷經明清兩代20余次修繕擴建,1985年修繕,占地面積9500m2,建筑面積5350m2,為五重建筑院落,現有樓、殿、廊、廡(wo)亭等四十多個單座建筑,共有115間。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建有三道門、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樓。主要有應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筑,兩側有東西廡殿、東西走廊等配殿。以琉璃瓦頂、木雕彩繪聞名,照壁嵌有“鯉魚跳龍門”磚雕,戲樓與大殿間的木牌坊設計精巧,廟內設三原縣博物館。陜西還有全國占地面積最大的韓城城隍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上海城隍廟
位于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原為金山廟(又名霍光行祠),供奉西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明代永樂年間,上海知縣張守約改建為上海城隍廟,供奉上海城隍秦裕伯。屢遭兵火,1994年修繕,建筑面積約3000m2,城隍廟坐北朝南,沿中軸線上有:大門、壁照、儀門、戲樓、大殿、寢宮等建筑,兩側有東西廊廡。主體建筑有大殿、元辰殿、三官殿、月老殿、父母殿、慈航殿、財神殿、關圣殿、文昌殿、城隍殿等12個殿堂。采用懸山式屋頂明代建筑風格,由朱紅、黛綠兩種顏色搭配,殿宇飛檐聳脊,彩椽畫棟、翠瓦朱檐。上海城隍廟大殿供奉霍光、后殿秦裕伯(元代上海知縣)、偏殿陳化成(抗英名將),堪稱“三位一體”。為道教正一派宮觀。
《中國五大城隍廟》和《中國五大黃大仙宮》是關于傳承和弘揚我國道教文化的文章,城隍廟為中國民間信仰之一。遴選中國城隍廟中,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城隍廟。歷史悠久的還有韓城城隍廟(占地面積最大1.56萬m2)、介休城隍廟、福州城隍廟、蕪湖城隍廟、鄭州城隍廟、澠池城隍廟、行唐城隍廟等,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