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富礦,中國農村傳統文化的內涵是很厚重的,而且歷史也很悠久。那些經由農民在千百年歷史沉淀下積累出的傳統文化,歷經世世代代農民的口手相傳,并創新發展至今,已經具有了獨特的傳承性,不僅能夠作為一門藝術去進行專門的研究,更能從中考證一個地區歷史發展的變遷。
發掘農村傳統文化,能夠讓被歷史塵封的傳統藝術再現,煥發新的生機。保護農村傳統文化,不僅是對我們“老祖宗”所進行的藝術創作的負責,也能通過申請“非遺”等方式做強文化品牌,發展當地的文化產業。而傳承農村傳統文化的意義則在于通過創新,使之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更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
農村的傳統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力與感染力,而發掘、保護和傳承農村傳統文化也是推進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效途徑。農村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無論是歌曲、繪畫,還是手工藝品或民間小故事等等,都具有著獨特的藝術表現力。而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農村傳統的虎頭鞋、虎頭帽更是曾經俘虜過眾多“老外”的心。
發掘農村傳統文化,能夠讓被歷史塵封的傳統藝術再現,煥發新的生機。鄉村文明行動開展以來,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藝術生活,很多地方,將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藝術作品進館展出,在保護了這些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讓農民重新認識寶貴的傳統民俗。
鄉村文明行動的開展,讓農村文化有了大發展,讓農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新提升。在未來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的過程中,做好發掘、保護和傳承農村傳統文化的工作,定能為農村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