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建成區的不斷擴大,久居高樓的都市人渴望接近大自然。近年來,依托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德化打造了一批有活力、有特色、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每逢周末,各地自駕游客紛至沓來。為解決游客的食宿問題,一種有別于傳統農家樂的鄉村生態民宿應運而生。精致的民宿與自然景觀無縫銜接,滿足了人們向往安寧、靜謐的。
鄉間民宿,讓旅行變得更溫暖
民宿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德化的民宿注入了許多新鮮元素,具有優雅、精致、古樸等特點。這些散落在鄉間、幕天席地的民宿,讓旅游變得更溫暖。
最近,德化首個觀光旅游生態茶基地的江山美人茶莊有點“紅”,綠意盎然、煙云繚繞的茶園里,櫻花盛開,許多游客在小雨中漫步賞櫻,一切都保留著最原始、最悠閑的狀態。

基地負責人李鵬春介紹,這里的民宿“田邊屋”,是按4星級標準建設、裝修的,生態茶基地還修建了德化首條體驗式玻璃棧道、櫻花漫步木棧道、茶文化體驗館、養生茶吧、茶葉陶瓷中心、紅磚漫步道、美國紫薇及紫藤花漫步道、養生茶餐廳等,免費無線WIFI也已經覆蓋整個基地。
不僅如此,李鵬春近日還計劃讓茶文化與德化當地陶瓷文化在民宿中來一場“邂逅”。“我們在茶園的后山建了一條由陶瓷組成的景觀路,還在園區的茶文化館不定期舉辦茶文化體驗節及親子茶藝、花道、香道培訓班。”李鵬春說,雖然資金投入較大,但農業觀光旅游市場潛力更大。
外在古樸鄉土,內在卻時尚個性。桂陽鄉涌溪水寨民宿四合院“弘齡堂”就建在水庫邊,湖水波光粼粼,游艇環湖游弋,銀瓶三峰聳峙,如畫的湖光山色就在眼前。室內設計中“弘齡堂”注重細節、凸顯個性,在復古韻味中融入現代因素——簡單的木質家居,墻上掛著清新的油畫,床上鋪著龍貓的床上用品,木工師傅純手工制作的木椅子……“這種‘外土內洋’的碰撞很大膽,體現了經營者想要努力營造一個小清新的現代舒適居住環境,也讓我們住得很舒服、很暖心。”近日到德化看霧凇賞雪的攝影愛好者關展鵬和他的同伴們表示。

政策扶持,讓鄉村游惠及村民
去年冬天比較冷,隨著漫山遍野的霧凇景觀出現,桂陽鄉的村民們也都愉快地忙碌起來,紛紛將自家產的農副特產擺在家門口街邊,供前來賞霧凇的游客購買。“這一段時間真是比圩日還熱鬧,村民們不僅通過多種方式增加了收入,還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真是一季霧雪天,多樣好收獲。”村民王自強高興地對記者說。
南埕、水口、赤水、桂陽等幾個推出民宿的鄉鎮,都是鄉村旅游資源豐富、鄉村游發展較快的鄉鎮。為引導村民發展生態民宿,切實加快旅游產業發展,鼓勵農民增收致富,德化縣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指導政策。
“讓百姓在民宿開發活動中受益是發展民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德化在扶持指導政策中提出,民宿的開發與運營對設計水平、資金投入、管理水平的要求較高,一般村民或原住民往往難以獨自勝任,而同質化開發、低水平開發將十分不利于民宿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要適當引入優質的、有相關開發運營經驗的企業或資本介入,同時明確百姓(原房主及附近村民)的參與方式和分成方式,以百姓利益最大化為開發的根本前提。”
對希望自主改建自有房屋經營民宿的百姓,德化縣有關部門可提供設計圖紙、指導開展房屋改建工作,并適當給予補貼;對希望出租土地獲取租金的百姓,由相關部門或協會指導房主與開發者簽訂土地租賃合同,或通過第三方作為土地租賃時的中間橋梁,明確租金數額、年租金漲幅、保底分紅數額、利益分成方式等內容;對希望以土地(或房屋)使用權入股的方式參與民宿發展的百姓,視參與方式不同,分別指導簽約流程;鼓勵百姓參與經營活動,成為管理者、服務員、農家體驗指導員等,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鼓勵百姓為民宿提供農副產品,鼓勵民宿優先雇傭周邊百姓;探索村集體閑置用地統籌使用方式,鼓勵村集體出租可利用的土地用于民宿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