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中國本就是一個“匠心獨運”國度,能工巧匠輩出。不管是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堅守,還是來源于生活的靈感創作,這份對“匠心”的執著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沒有傳承,就會失“根”,沒有創意,生活就會平淡無奇。
來自北京茶博會官方信息顯示,第九屆中國國際茶業及茶藝博覽會(以下簡稱“北京茶博會”)4月21-24日在北京農展館舉辦,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有更多文創精品和匠人作品與廣大茶友見面。
茶之文創
“這是一個全民飲茶的好時代,所以,我們在最好的飲茶年華里推出一款集成了正確喝普洱茶姿勢的寶盒——大益寶盒,為茶友訂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的飲茶方案”,據大益茶參展負責人介紹,作為一個創意產品,擁有了大益寶盒,大益重磅新品搶“鮮”飲,一整年不間斷體驗大益優質茶生活服務。
據了解,大益寶盒除了茶,還有器、道及藝等,通過提供的服務方式,讓茶友直接干脆地接觸到達觀靜雅的中式雅致生活。
大益茶藝師如此解讀寶盒使用方式——“得到這個寶盒后,你先播放大益茶道院藝術團出品的茶道音樂集,而后鋪展開大益寶盒專屬茶具,選擇好中意的生熟普洱茶,沖泡品賞,待茶過六巡,可閱讀大益寶盒提供的有關茶道、茶詩的書籍,或者線上學習相關大益茶道”。在茶葉文創方面,還有湖北長盛川帶來的“楚才”系列青磚。
北京茶博會4月21日開幕中式雅致撞上文創匠人
據了解,長盛川湖北青磚茶第19代傳人何建剛于2013年成立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研究所,繼續傳承長盛川湖北青磚茶制作技藝,并已被認定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作為一家重視文化的茶企,長盛川一直努力以茶為載體,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湖北長盛川的在產品定位上一直注重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幾年的收集、設計,打造了“楚才”系列,惟楚有材,是整個產品的靈魂?!扒?、昭君、嫘祖、陸羽四位都是我們湖北的文化代表,青磚茶也是湖北的特色,二者的相結合,就造就了楚才系列”。
此外,八德系列也是湖北長盛川主推的產品之一,為了方便品飲,長盛川在設計時打破了傳統尺寸,將茶的縮小到方便引用的大小,在不改變制法的情況下,方便了茶友品鑒青磚茶。
衣之傳承
有人說2017年是新中式服飾“匠心元年”,因為在經歷了粗放式的發展后,熱愛新中式服飾的客群已經從“不知細節”到“注重手工”,直至要探尋其背后的生活方式。本屆茶博會上,以“傳承中式文化,推崇匠人精神”的茶服企業爭相亮相。
“云生那蓮一直提倡獨立成衣,就是一個師傅做一件衣服,這才能保證衣服的質量與細節,特別是新中式服飾,只有注重傳統成衣方式,比如手工盤扣、連肩裁剪,才能做出有韻味的衣飾”,云生那蓮設計師任鴻認為,在服飾上大家一味地創新時,很多時候還是要“創舊”,“舊的東西是經過檢驗的,其中一些技藝一定要掌握貫通,這樣才有創新之說,設計衣服是向自己內心要東西的,而自己要到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去找‘根’,從而抽枝發芽,枝繁葉茂”。
北京茶博會4月21日開幕中式雅致撞上文創匠人
近年來,中華傳統文化回歸的步伐日益堅定,已然成為全民文化自信的新出發。在中華傳統文化回歸浪潮中,尤其在服裝服飾方面,逐漸成熟的新一代設計隊伍和消費市場孕育出了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風格,其中新中式服飾作為傳統文化服飾中的代表,逐漸成為傳統服飾中的主流,隨著國學、茶道、古琴、香道、花道等新中式生活方式的流行,新中式服飾方興未艾。據了解,在本屆茶博會上,以“清雅設計、匠心成衣”為成衣理念的云生那蓮帶來了2017年最新夏款茶服,同時在現場提供量體裁衣服務。
器之匠心
手捏陶大師齊洪陶是第一次參加北京茶博會,他的作品首次出現在茶博會上,他之前的作品迷你南瓜壺,因其不足一公分大小,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F場觀眾可近距離欣賞全手工制作的工藝精品。
北京茶博會4月21日開幕中式雅致撞上文創匠人
齊洪陶是軍人出身,22年的軍齡造就了他能吃苦、有耐心的性格,也就因為不是科班出身,他的手捏陶也突破了原有制法的限制。齊洪陶的手捏陶作品,純粹靜逸,看重的是心而不是技。目前,受供銷模式的影響,很多匠人都圖快、圖量,多作品是因需而制,只能依照客戶的需求和價格制作,會受價格、樣式等很多方面的限制,這也造成了不少匠人就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對于匠人來說,利不能擺在前面。”齊洪陶表示。在他眼里,做事情標準要自己訂,每個作品都要做到極致。
北京茶博會4月21日開幕中式雅致撞上文創匠人
此外,臺灣麥智明的曼生陶也會在本屆茶博會上亮相。麥智明悉心中華博大文化,是中華古漢字研考大師王心怡教授傳承弟子。他將陶藝和古代象形文字相結合,產品別具一番趣味。中華文化加臺灣制法,這樣的文化套餐,必將受到茶具愛好者的青睞;坭興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與紫砂齊名,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廣西大力扶植坭興陶,建了欽州坭興陶文化創意產業園,為青年陶藝創客搭建發展平臺,引領千年坭興陶走向新的發展,今年的展會坭興陶也有多家展商參展,其中有古松堂坭興陶創意工作室、南寧市南韻茶館等。
中式雅致生活是一種情境、一種哲學,而文創與匠心則讓這種生活更具韻味與質量。中國本就是一個“匠心獨運”國度,能工巧匠輩出。不管是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堅守,還是來源于生活的靈感創作,這份對“匠心”的執著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沒有傳承,就會失“根”,沒有創意,生活就會平淡無奇。
2017北京茶博會,當中式雅致撞上文創匠人,會有怎樣的驚喜?(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