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建筑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各種珍禽瑞獸的裝飾,飛禽、走獸、游魚不同的動物在中國古代建筑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寓意,多采用象征與比擬的方法去表現(xiàn)一定的內(nèi)容,原始的信仰、生育崇拜或者吉祥的觀念。那中國古建筑中常見的動物形象有哪些呢?
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相傳可呼風喚雨,與鳳凰、麒麟等并列為祥瑞,均誕生于想象之中。龍在古代也是帝王的象征,所以多用在宮殿建筑上。盡管成為帝王的象征而規(guī)定不可在他處使用,但在民間,龍作為一種神圣和喜慶的象征而被廣泛地使用在寺廟、祠堂等建筑上。
在各地房屋屋頂?shù)拇u雕屋脊上,在石牌樓的梁枋上,在磚門頭、門臉的磚雕裝飾里,都能見到神龍的身影,為中國古建筑中最常見的動物形象。
鳳凰為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是原始先民太陽崇拜和鳥圖騰的融合與神化,在中國遠古圖騰時代被視為神鳥而予崇拜。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quán)的象征,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于龍,用于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中國古代建筑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瑞獸,一般作鹿狀、獨角,全身有鱗甲,牛尾,可騰云駕霧。在古人眼中,麒麟是吉祥到來的象征。歷代的宮殿、廟宇多將麒麟與龍鳳并用裝飾,秦始皇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北京朱棣長陵等,許多帝王陵墓也都有麒麟的藝術形象,民間也廣泛應用。
獅子被稱為獸中之王,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最常見的動物形象之一。獅子的原產(chǎn)地是在非洲,大概從西漢時期張謇出使西域后傳入中國,大部分匠人對于獅子的印象只是口耳相傳,所以古代建筑中的獅子形象加入了很多古代工匠的想象、夸張。
在古代建筑中,石獅子被視為一種吉祥物,起到鎮(zhèn)宅的作用。石獅子被廣泛的放置在宮殿、寺廟、宅院的門前,大約是在宋代以后,不僅可以鎮(zhèn)獸辟邪,同時也為了彰顯權(quán)貴,比如故宮里邊就有很多的石獅子,體現(xiàn)了皇權(quán)至尊、神圣不可侵犯。
鹿性溫馴,有食相呼、行同旅、居則環(huán)角向外以御敵害的習性。古人崇尚鹿的這種和諧、融洽的生活方式,故對鹿崇愛有加。
鹿的諧音為“祿”,祿指俸祿,古代官員的官位越高,俸祿越多。鹿象征著高官厚祿,即象征財富,反映了古人企盼發(fā)財致富、追求幸福生活的祈福心情。民間用鹿的圖案,主要是求長壽和發(fā)財。因此就出現(xiàn)了與之有關的吉祥詞,如:鹿與蝙蝠配圖叫做“福祿雙全”,鹿與壽星常常組成賀壽、祝壽的吉祥圖。
蝙蝠的蝠字與福氣的福同音,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里,蝙蝠紋就被當作福氣的象征,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圖紋。蝙蝠的飛臨也有著進福的寓意。
蝙蝠紋樣變化相當豐富,有倒掛蝙蝠、雙蝠、四蝠捧福祿壽、五蝠等。傳統(tǒng)紋飾中將蝙蝠與“壽”字組合,曰“五蝠捧壽”。也有將蝙蝠與云紋組合在一起,名日“宏福齊天”。
魚,在中國古代建筑文化中被看作吉祥的代表,一方面因為“年年有魚”“吉慶有魚”“鯉魚躍龍門”等吉祥的寓意。另一方面,中國古代建筑大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防火就顯得尤為重要。魚作為水中生之物,象征水,取“水能克火”的說法。懸魚,是中國古建筑的一種建筑裝飾,形狀似魚,高懸脊下,房檐有魚,寓意吉祥。
鶴在百鳥中屬長壽者,據(jù)說,仙鶴能夠吸取天地之間的精華,擁有長生不老的能力。因此,人們常常把仙鶴作為祈求長壽和健康的象征,希望能夠借助仙鶴的力量延年益壽。
除了在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仙鶴還被廣泛應用在建筑和家具中。在中國的古建筑中,仙鶴常常被雕刻在門楣、檐口和屋脊上,起到裝飾和祈福的作用。
喜鵲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好運與吉祥,與別的物體組合,又形成了新的吉祥圖,如喜鵲與三位文人雅士組合,叫“喜報三元”;喜鵲站在梅枝上,叫“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兩只喜鵲站在樹枝上,叫“雙喜”;一只獾在地面看著天,一只喜鵲在樹上看著地,叫“歡天喜地”。
喜鵲的“喜”字,代表了中國人的盼喜、愛喜、好喜心理。這種積極、向上、樂觀、友好的情懷,正是國人的基本性格之一,也是喜鵲文化在中國盛行的原因。
除了這些之外,常見的還有鴛鴦、蝴蝶、烏龜?shù)鹊龋藢ㄖ鎏砻阑猓卜从沉巳藗儺敃r的生活愿景,是我國古代建筑文化中瑰麗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