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小鎮、航空小鎮、足球特色小鎮、醫療健康產業小鎮……2017年,全國各地掀起了特色小鎮建設的浪潮。然而,在炙熱的浪潮背后,求全求大、重復建設、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準確等問題也凸顯出來。業內人士指出,特色小鎮仍處于建設與探索階段,蘊藏著大量潛能尚待挖掘。同時,特色小鎮的建設亟須回歸理性、科學規劃。

特色小鎮建設“火熱”
一個個特色小鎮正在江浙地帶崛起。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游與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的規劃。目前,浙江已形成了“首批2個省級特色小鎮、三批106個省級創建小鎮、兩批64個省級培育小鎮”的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格局。
“到處都是來杭州學習、考察、培訓特色小鎮的。”今年7月、8月份,《中國企業報》記者在杭州采訪時,一位杭州的同行告訴記者,在杭州一些大學周邊的大街小巷或者賓館酒店,到處都是操外地口音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到這些大學參加特色小鎮培訓。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浙江民企投資聯合會會長周德文在浙江擔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他告訴記者,今年他授課的班級很多都是特色小鎮方面的培訓。另外,包括河南、山東、江西等許多地方政府都邀請他去調研特色小鎮,希望他幫助策劃并引入合作伙伴到當地去投資特色小鎮。
事實上,各地學習特色小鎮的熱情也加快了培訓、論壇、會展業的發展。浙江某培訓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原來主要是做智慧城市培訓,師資力量也主要是智慧城市方面,但今年以來他們把主要精力轉向特色小鎮培訓,這已經成為學校的主要業務。
在特色小鎮“學習熱”的同時,相關政策的實施如同攪動了一池春水,激發了投資界的熱情。許多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特色小鎮。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房地產行業的突圍路徑,特色小鎮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新風口之一。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社會資本也加入其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相關項目達到上萬個。

加強監管成重點
不過,特色小鎮“過熱”的現象也正在得到調整。2017年12月5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稱,國務院有關部門將對已公布的特色小鎮開展定期測評和優勝劣汰。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在“2018中國特色小鎮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特色小鎮建設正在經歷一個野蠻生長、快速擴張的過程。面對這種顯而易見的過熱情緒,相關職能部門發布指導意見、調高監管定調,可謂及時而必要。
而在實踐層面,為小鎮建設“降溫”的行動也開始啟動。今年8月,浙江省對78個特色小鎮進行了考核,其中11個成績不合格。業內人士指出,這說明特色小鎮建設不再唯速度論,更加注重質量,其他地區的特色小鎮都應該逐漸回歸理性。
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原副局長白津夫指出,要從實際出發來考慮小鎮建設,防止概念化、防止房地產化,防止一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