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大眾旅游時代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涵蓋養老、養生、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諸多業態的康養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業內人士指出,旅游和健康都屬于“幸福產業”,致力于深耕健康旅游產業,其實就是在不斷地創造、制造和傳遞幸福。
健康旅游產業前景可觀
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調人民健康是民族長生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張吉林表示,“如今,繁榮健康旅游產業成為新時代的新任務。”國務院高度重視健康旅游發展,相繼出臺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
一系列重磅政策持續加碼,我國健康旅游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2017年6月,國家旅游局衛計委、發改委、財政部、中藥局等部委共同印發了《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指導意見》,并推出首批全國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積極推動全國健康旅游業發展。
中國旅游研究院旅游產業運行與企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宏浩博士告訴記者,健康旅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醫療旅游和養生旅游。“健康、快樂、財富是人類共同的追求。事實上,旅游和旅行都屬于快樂的范疇,而健康是旅游的前提條件,健康也是很多旅行者追求的目標。”有人旅游就是為了去異地尋找治愈身心的健康醫療服務。
斯坦福國際研究所2014年的測算數據顯示,2014年養生旅游產業規模已達4390億美元,并且每年以9%的速度增長。而醫療旅游的規模在當時是500到600億美元,并且每年以15%到25%的速度增長。按此推算,2017年養生旅游產業規模將達到6200億美元,醫療旅游規模將是1300多億美元。兩項加起來,2017年的健康旅游的規模大概在7400億美元左右,相當于五萬億人民幣。
楊宏浩指出,“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健康旅游規模非常巨大,而且增速非常快。健康旅游也有望成為人們的剛性需求甚至是長期需求,因此健康旅游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康養業態需持續創新
我國健康旅游產業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健康旅游產品的供給還不是很充分。業內專家指出,“這就需要通過持續不斷全方位的創新,推進健康旅游持續健康的發展。”
在楊宏浩看來,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創新,涉及健康旅游的業態、商業模式、內容產品、技術研發和應用,以及運營管理、營銷推廣等很多方面。隨著康養旅游經濟的遍地開花,一些新模式和新業態也涌現出來。
目前,越來越多的健康產品正融入旅游。楊宏浩舉例說明,凱悅酒店集團今年收購了兩家公司,其中一家是健康度假村和水療公司,將作為集團旗下健康型酒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特定消費者提供度假目的地健康服務;收購的另一家公司專注提供健身課程和水療服務,理念是“為你在每天生活的城市提供健康服務”。
可喜的是,健康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直接融合也會產生很多好產品。楊宏浩發現臺灣有公司把溫泉酒店、健康管理以及美容醫學相融合,從而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創新服務——將健康旅程的概念融入到溫泉度假酒店的住宿、餐飲,提供健康休閑及深度人文的度假概念的觀光醫療服務。
另外,旅游和健康是開放產業,在這兩大產業融合的基礎上,還可以向其他產業延伸。例如,日照莒縣的嗡嗡樂園通過發展養殖體驗、休閑觀光、健康旅游、科普教育以及產品展銷等,走出一條中醫藥健康旅游引導農、工、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之路。
打造更具吸引力產品
那么,如何讓健康旅游產品更有吸引力?江蘇省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執行總經理黃守華指出,一個行業的成功,其核心是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因此關鍵是提高養老產品的品質,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能真正在旅游中收獲快樂、感受健康”。
同程旅游會員項目產品設計組負責人龐瑩瑩指出,打造符合用戶需求的康養旅游定制產品,主要基于對用戶的了解。“我們會從年齡、收入、學歷,以及購買渠道等方面,對中老年群體進行深刻的用戶畫像。”龐瑩瑩把獲知用戶需求的過程形容為“剝洋蔥”,一層一層接近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而探索出產品設計方向。
另外,技術革新也為健康旅游產品的創新研發提供了更多助力。黃守華指出,通過嫁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不斷進行產品革新,間接推動整個養老產業邊界的外延,不斷凸顯技術革新對產業及其產品的重要意義。
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健康旅游產品要契合消費者需求,那么產品的開發就必須體現消費觀念的變化和消費模式的迭代升級。楊宏浩建議,“從業者要加大內容創新和產品研發,不斷精耕細作,為客戶創造價值,打造真正匹配消費者需要的高品質健康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