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熱讓大量的人回到鄉村,包括從業者以及前來的消費者,原本平靜而單一的鄉村生活方式因為這些人的涌入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改變著當地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涉及主體
1、土地房屋出租者
由于我國土地性質的特殊性,鄉建占地大多為農村集體用地,不可以進行買賣交易,鄉建者只能以租約的方式將民宅或土地租用,即經常被提到的土地流轉。然而這種合同契約關系的確立卻因為利益問題面臨著隨時破裂的危險。例如:近年來,麗江、莫干山、鼓浪嶼等農民違約漲租,甚至擾亂民宿的正常經營等各種民事糾紛的新聞不斷。

2、當地周邊居民
鄉建者的進入,開闊了當地居民的視眼,在給當地居民帶去更多現代技術手段及技能更新的同時,也沖擊著當地原有的生活方式。
一是鄉建在施工建設以及后期的運營過程中,會影響到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容易引發民宿經營者和當地村民的矛盾。
二是民宿不同于一般的酒店建設,需要努力的挖掘并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盡顯“民”的內涵,讓前來的客人能夠充分體驗當地的鄉土風情。民宿經營者在與當地村民共用一定的公共空間和公共資源的基礎上,可能需要與當地村民合作,需要處理好與當地村民的關系。
三是青年返鄉,當地人口結構發生變化。鄉建大多是選擇在青年人口流失嚴重的村莊,鄉建中為當地提供部分就業的同時也為當地發展提供借鑒的模式,青年返鄉創業也隨之掀起了熱潮。
3、帶頭人
“帶頭人”是指當地的書記、村長或者在當地有創新創業意識的本地人,他們會從鄉村旅游的發展中深受啟發,轉變成為另一批的鄉村旅游實踐者。不管是出于對鄉村發展的考慮還是自身創業的需求,旅游鄉建者的進入都會帶去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促使他們深挖鄉村資源,謀求更好的發展。
二、如何和諧共生?
1、睦鄰友善。與當地村民要親善友好,在鄉村,鄰里之間要相互照應,這種鄰里關系是非常重要。另外,在一些村里,都會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他們的言行會成為村中的風向標,所以與這些人處好關系十分重要。
2、直接幫扶:針對當地村民通過培訓吸納就業,將傳統鄉村原住民轉化為高端副業的從業人員;將多元產業資源導入鄉村,為其搭建平臺;成為當地鄉民和城市之間的紐帶,為當地有創業意向的鄉民開設一些創業培訓,引導其創業就業。
3、充分參與。讓當地的鄉民參與到鄉建的過程中,感受鄉建給其帶來的利好及獲得的具體收益,讓其樹立主人翁意識,自覺的維護彼此間的友好關系。
4、通過當地政府進行協調,處理好與鄉民之間的矛盾與問題。

新鄉民鄉土體驗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追求的出游形式也逐漸趨向于特色化、體驗化和多樣化,鄉村旅游成為人們放松心情,休閑度假的重要選擇之一。中國的鄉村保持了數千年的活力,很多鄉村有著非常好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傳承,也有著非常淳樸的民風民俗,甚至保留著很多建筑文物,吸引都市中的人前來體驗。如何在宿、食、游、玩、分享等各方面盡可能的有“鄉味兒”?怎么分享?如何體驗?
1、宿
應結合當地的鄉土文化、自然景觀、周邊環境資源,對原住宅進行精心設計裝修,外觀要與當地環境和諧一致,內部裝飾也盡可能的采用當地材料,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的結合。
2、食
提供的餐飲應當為當地食材,且按當地的飲食方法烹飪,呈現當地鄉土美食的特色。從食材到餐具都要體現出當地的鄉土特色,讓都市游客從嗅覺和味覺上獲得深深的“鄉味兒“體驗。
3、游
整合當地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薈萃當地的鄉村生活元素,提供一種原真性的鄉村生活體驗,創造一種原生態的鄉村生活方式。在充分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利用鄉村的自然環境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4、玩
這里的“玩“與游有一定的區別,這里的玩講的是結合鄉村元素的創意玩法。例如:結合當地特色,形成一個具有當地特色的主題性社交空間;充分展示當地特色的鄉土博物館;適合家庭度假游樂的親子活動樂園等等。
5、分享
老鄉民與新鄉民的互動分享。盡可能的聘用當地人為客人提供服務,這是客人更深切體驗鄉土文化的途徑。當地村民通過鄉土文化的講述、鄉村生活技能的教授,滿足新鄉民的鄉村體驗需求。新鄉民在與老鄉民的互動交流中,帶去城市的生活理念與現代的科技文化。這是技能和經驗的分享,也是一種基于技能建立起來的文化溝通,二者是一種超越服務與體驗的分享關系。(文/大地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