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見效慢,投入大,設施差;農民缺技能,老齡化趨勢嚴重;村莊空心化,留守兒童......如何發展農業、美化村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是急待破解的重要課題。對此,省人大代表朱麗華建議,加快培育特色小鎮,使三農資源資本化、效益化,促進鄉村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狠抓鄉村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朱麗華代表認為,充分利用三農優勢,形成企業引領,政府扶持,社區和農民參與的新型特色小鎮模式,是鄉村振興的法寶,必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解決農民創業增收、盤活農民集體土地和農宅增收具有重大意義。”
朱麗華代表說,培育特色小鎮,需通過產業融合找到特色和優勢,賦予其地方文化和民俗,打造品牌特色產品。把幫建模式改成市場需求模式,科學利用政策資源,按市場需求配套政策,以點帶線擴面,讓農村資源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作用,促進三農資源資本化,效益化。
她建議,一是成立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課題組,深挖遼寧省內資源,逐漸培育。擬定全省田園綜合體培育計劃,針對有潛力的項目進行培訓和引導。
二是制定專項政策破解田園綜合體項目制約因素。特別是土地利用和農村資源資本化的機制形成。確保三農資源資本進入經濟運行體系。
三是把握綠水青山原則,盡力保護農村的鄉愁,減少人為破壞,科學投入,即按項目需求配套改造資金。最大限度發揮政策資金效能。
四是通過資本市場,特別是行業關聯互補優質國有資本引入項目,可利用國資平臺為田園綜合體解開人才和擴廣瓶頸。
五是形成田園綜合體評價機制,避免盲目無序投入,及時發現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并解決,為優質項目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