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旅游已從‘景點旅游’轉向‘全域旅游’,以一個區域旅游目的地來設計運作,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突破行業、部門、區域限制,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共建共享,帶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格局規劃,形成多點支撐發展格局,進入‘大旅游+’時代。”全國政協委員段青英說。
在段青英看來,目前我國旅游業發展較快,但是大而不強問題突出,主要表現在旅游意識比較淡薄,廣大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普遍對旅游的認識不足,認為是輔助產業、邊緣產業;龍頭企業相對短缺,專業人才缺乏,產業網絡受限,鄉村旅游還處于粗放型階段;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低,缺乏總體設計和規劃,對于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強等,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障礙。

為此,段青英建議:“轉變固有思想理念。把‘大旅游’‘全域旅游’‘大旅游+’的觀念和理念深入貫徹下去,讓廣大干部特別是鄉鎮干部樹立處處都是景點、人人都是形象、遍地都是資源、行行充滿動能的理念。”
同時還要做好各級規劃設計。以國際標準和世界一流水平做好頂層規劃設計,各地針對自身特點,充分考慮當地旅游資源,做好旅游資源與縣域經濟和鄉村資源的有機結合,讓規劃超前,設計先進,使鄉村振興成為反映各地中國味的樣板,為世界鄉村發展提供中國藍本。
“培養行業產業龍頭。下大力氣搞好招商引資,對涉農旅游產業給予政策扶持和規劃指導。”段青英說。
在這其中,要培育打造旅游龍頭,進一步拓寬產業網絡,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將我國地域廣闊、文蘊深厚、熱情好客的特點和全球視野相結合,把旅游、互聯網和當地的各種優勢資源、特色資料充分展示出來,使農產品、旅游商品產銷兩旺,把鄉村旅游帶的“一帶一路”(產業帶和產品銷路)空間布局充分拓展,讓文化、休閑、養生、養老、體驗、觀光等旅游項目競相顯現,將出境游、出國游變成優質的鄉村游、近郊游、文化游、體驗游,實現旅游業的由大到強。

段青英還特別強調要注重鄉村記憶保護。要通過古村落、老作坊、歷史遺跡、文化遺跡發掘保護、生態修復等,讓優質文化、優質產品、優質生態、優質產業能夠充分顯現。
“在鄉村開發時避免短期效應和動輒大拆大建。可以啟動‘鄉村記憶名錄’登記工作,讓有價值的東西能夠有所傳承,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鄉村記憶財富。要讓我們的鄉村振興成果既能閃耀當今又能體現厚重歷史,讓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光輝在‘大旅游+’時代的中國鄉村熠熠生輝。”段青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