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如何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此次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開發銀行發布的《關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的意見》,就是推動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緊密銜接,通過特色小(城)鎮建設帶動區域性脫貧,實現特色小(城)鎮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雙重目標的重要政策。
一、加強規劃引導
加強對特色小(城)鎮發展的指導,推動地方政府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特色小(城)鎮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建設任務和工作進度。開發銀行各分行積極參與特色小(城)鎮規劃編制工作,統籌考慮財稅、金融、市場資金等方面因素,做好系統性融資規劃和融資顧問工作,明確支持重點、融資方案和融資渠道,推動規劃落地實施。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與開發銀行各分行、特色小(城)鎮所在地方政府的溝通聯系,積極支持系統性融資規劃編制工作。
二、支持發展特色產業
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加強協調配合,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道路,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城融合,實現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

開發銀行各分行要運用“四臺一會”(管理平臺、借款平臺、擔保平臺、公示平臺和信用協會)貸款模式,推動建立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以批發的方式融資支持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組織以及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創業者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周邊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全面融入產業發展。
在特色小(城)鎮產業發展中積極推動開展土地、資金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將“三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資本化,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貧困人口在產業發展中獲得合理、穩定的收益,并實現城鄉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
三、補齊特色小(城)鎮發展短板
支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遷和補償;安置房建設或貨幣化安置;水網、電網、路網、信息網、供氣、供熱、地下綜合管廊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園林綠化、水體生態系統與水環境治理等環境設施建設以及生態修復工程;科技館、學校、文化館、醫院、體育館等科教文衛設施建設;小型集貿市場、農產品交易市場、生活超市等便民商業設施建設;其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環境設施建設。
支持各類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建設,包括但不限于標準廠房、孵化園、眾創空間等生產平臺;旅游休閑、商貿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務平臺建設;其他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四、積極開展試點示范
結合貧困地區發展實際,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小(城)鎮助力脫貧攻堅建設試點。對試點單位優先編制融資規劃,優先安排貸款規模,優先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各地先行先試,著力打造一批資源稟賦豐富、區位環境良好、歷史文化濃厚、產業集聚發達、脫貧攻堅效果好的特色小(城)鎮,為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開發銀行加大對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的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通過探索多種類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業參與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發揮開發銀行“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基金”綜合服務功能和作用,在設立基金、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面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發揮資本市場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盤活貧困地區特色資產資源,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共同推動地方政府完善擔保體系,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改善當地金融生態環境。
六、強化人才支撐
加大對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智力支持力度,開發銀行扶貧金融專員要把特色小(城)鎮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內容,幫助派駐地(市、州)以及對口貧困縣區域內的特色小(城)鎮引智、引商、引技、引資,著力解決缺人才、缺技術、缺資金等突出問題。以“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地方干部培訓班”為平臺,為貧困地區干部開展特色小(城)鎮專題培訓,幫助正確把握政策內涵,增強運用開發性金融手段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的能力。
七、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開發銀行圍繞特色小(城)鎮建設進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加大工作推動力度。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密切溝通,共同研究制定當地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方案,確定重點支持領域,設計融資模式;建立特色小(城)鎮重點項目批量開發推薦機制,形成項目儲備庫;協調解決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將合作落到實處。

特色小(城)鎮特在產業,以產業發展為重點。而產業扶貧是跳出“越扶越貧”的怪圈、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必然選擇。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要嚴格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發展規律,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大力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產業,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真正把資源優勢挖掘出來,把政策含金量釋放出來,把產業支撐體系建立起來,使農村勞動力不斷回流,經濟來源持續不斷,發展活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