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進入新常態,傳統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出現瓶頸,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和市場需求,傳統農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在國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發展農業農村的背景下,農業產業迫切需要升級和結構優化調整,在此情況下,國家創新探索出以田園綜合體的新模式,作為農業農村發展、產業升級轉型的新平臺。也是實現農村現代化,解決城鄉差距,促進社會經濟獲得全面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
田園綜合體模式立足于農業和美麗鄉村,因此只能在農村開展,以農為本。它并不是單純的“農業+地產”或“農村+旅游”,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關鍵在于綜合性,準確定位,并推動建設宜居宜業的新農村。那么如何對田園綜合體有一個正確的解讀和認識?如何進行田園綜合體的規劃設計?
1.田園綜合體的基本內涵
2017年中央1號文件表明田園綜合體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通過農業綜合開發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的園區;是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地域空間范圍,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包含農業產業、生活居住、文化景觀、休閑集聚、綜合服務五大區域,集農業、文旅、地產于一體,融合旅游、工業、創意、地產、文化等產業的多功能、復合型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在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基礎上進行延伸拓展,大力發展旅游、文化、休閑、康養、物流等產業,提升農業產業價值,展現鄉村田園的活力和美景,實現都市人的田園夢。也帶動了農村的新發展,賦予農村農民自主產業“造血”的能力,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張。
2、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必要性
▎契合農業供給側改革主線,符合農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農業供給側改革是促進“三農”發展的動力,目的是讓農民充分受益,保障有效供給。充分滿足傳統農業向質的需求轉變,符合傳統農業轉型發展的需要。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可以促進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出新業態和新產業。通過以農業供給側改革作為切入口可以成為提升農業價值,創造需求的突破口。
▎農業園區提檔升級,填補建設空白的需要
田園綜合體是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等方面,農業生產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通過采用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新模式,可以引入先進的現代高新技術、智能化服務,并提升農業附加值;一產、二產、三產的產業融合,將促進傳統農業園的可持續發展,填補建設空白。
▎推動文化傳承,促進產業融合的需要
田園綜合體是以鄉村復興為最高目標,而文化是體現鄉村特色的靈魂。通過建設田園綜合體,深入挖掘鄉村的人文風情、民俗民藝等,不僅可以推動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推動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活、鄉村治理方式,還促進農業+文旅的多產業融合發展。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服務能力的需要
田園綜合體的支撐體系之一是生產體系,它要求田園綜合體建設需要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通過農業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改善,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服務能力的需要。
3、如何打造以花卉為主導產業的田園綜合體
打造以花卉為主導產業的田園綜合體,首先將花卉產業將作為項目區的核心資源。以規模化、科技化、創意化等手段來開發花卉產業價值,并深入挖掘當地傳統文化和特色產品,依托生態化的鄉村田園景觀,從花卉的生產、加工、銷售、開發等環節進行深度打造。
以深圳園林規劃設計院的中國農谷萬畝玫瑰產業莊園為例,該項目以玫瑰為主題,融合并聯動一、二、三產業,以大面積玫瑰種植產業為核心,涵蓋九大建設內容,設計玫瑰種植、玫瑰基因庫、農業深加工等內容,通過構建玫瑰全產業鏈聯動一二三產,同時與旅游、休閑養生、循環農業等深度結合,配套建設旅游項目,從而提升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
▎規劃要點
▼有基礎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基底和獨特的農田景觀,鄉村環境宜居宜業。要求要有顯著的區位交通優勢,以及集中連片的核心區,且區域內有較為完備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
▼有文化
選擇的項目地需要突出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然后深入挖掘鄉村的民俗風情、花卉產業文化、休閑養生文化等,在建筑、產品設計等方面融入地方鄉村元素,充分體現鄉村景觀地域性與文化性。
▼有產業
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要以農業產業為核心,明確一個主導產業。例如中國農谷萬畝玫瑰產業莊園就是確定以玫瑰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的產業要有規模化,有大面積種植,然后延伸產業鏈,構成全產業鏈,形成一產、二產帶動三產,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
▼有主體
田園綜合體的主體一定是以農民為主的合作社、農業組織。由政府引導,農民、村集體、企業共同參與組成的多元化主體。
▼有參與體驗
田園綜合體在產業、旅游產品上要求要有體驗性、互動性等特點,所以在項目策劃策劃時,要策劃一些具有體驗性、參與性強的項目,拿中國農谷萬畝玫瑰產業莊園來說,就有玫瑰花茶、玫瑰深加工展示、農耕文化體驗等體驗性項目。注重讓游人不只是觀看,還能參與、互動。
▎產業體系構建
田園綜合體是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的,通過延伸產業鏈,使一二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和滲透,構建六大支撐體系,打造田園綜合體核心,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農村、農業問題,調動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改變農村人居環境以及基礎配套設施。
▼完善六大功能體系建設,實現“三生同步、三產融合、三位一體”
規劃田園綜合體,需要進一步改善村級道路、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完善機耕道路、排灌渠道等農業基礎設施,從而完善生產體系;挖掘特色優勢農業,做大做強,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
拓展農業功能,形成新業態,最終實現三產融合;創新農業生產方式,積極培育具有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等性質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堅持生態理念,注重鄉村環境改善和治理,建設宜居鄉村;補齊農村在公共服務、農業服務等方面的短板,提升鄉村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均衡發展;以政府引導,企業合作社運作,農民參與的運營開發模式,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積極性,健全運行體系。打造田園綜合體,一定要完善這六大功能體系,一個都不能少。
▼產業格局
田園綜合體產業格局是以“農業+文旅+地產”進行延伸構成的,以農業為基礎,整合相關資源,進行產業延伸和產品構建,滿足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形成農業產業、文旅產業、鄉村居住及地產三大板塊。
農業產業板塊要求要以田園景觀為基底,大力開發延伸花卉產業,以創意化、休閑化手段進行打造,依托區域內的農耕文化等傳統文化,開展農耕體驗、農耕展示等,同時開發租賃田園、社區配套菜園等形式;文旅產業片區要依托傳統特色文化、建筑形式,整合資源,進行多業態規劃,打造具有創意化的文創產品以及生態度假產品;尊重原有的村落風貌,新建筑風格要與村落、周邊環境相協調,完善配套設施。通過三大板塊進行針對化打造,形成獨特產業格局,布局合理。
4、結束語
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不同于休閑農業旅游,它是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拓展的,是以農民為前提的,它的核心是農業產業,所以在規劃時,要以農民的利益為重點,以鄉村復興為最終目標,以農業產業發展為基礎,旅游、第二居所是在農業產業發展基礎上進行延伸的,不能以休閑農業旅游的模式進行規劃。通過田園綜合體的恩規劃建設拉近城鄉發展距離,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脫貧攻堅,創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