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麓作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在其鱗次櫛比的古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稱為“關麓八家”的八幢迷宮一般的古宅,這精心設計的大宅門,堪稱徽派建筑的巔峰之作。
建村已有千余年
關麓是唐朝名臣汪華的后裔聚居的地方,建村已有千余年歷史。關麓村環境優雅,村前一小溪,清泉淙淙來自武亭山麓。村口有一人工塘,狀似彎月,稱月塘。
“關麓八家”是關麓最亮麗的一筆,這“八家”建于清朝中葉,是一戶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關麓八家”,作為徽派聯體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坐北朝南,以清代書畫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領首,自北向西依序為“涵遠樓”“吾愛吾廬”“春滿庭”“安雅書屋”等共20幢民居相連而成,占地約6000平方米。其室內雕梁畫棟,繪彩描金,設計精巧,富麗雅致且神秘。
雖歷經百年,仍風韻猶存。“關麓八家”結構別致,異常精巧,外人入宅宛如進入迷宮。宅內彩繪、木雕各選其美,百余年,至今猶如新出,鮮妍耀目。戶戶均有鐵皮大門,蓮花小門,粉墻回抄,過弄層層。不出戶可展望四方八家,不但節省地基,也有利于村落治理,真是“百家之族,未嘗散處”,充分體現了明清以宗族聚集而居的特色。
“關麓八家”具有許多鮮明的特點,不僅僅是“八大間”,其每幢民居自成一體,各有天井、廳堂、庭院、花園,數枝紅杏出墻,幾重竹籬繞舍,石欄漏窗,屋舍相接,甚至屋樓上下都有門戶相通,渾然成一個聯體民居群,從而使“八大家”形成一個整體,其結構之別致,在徽州古民居中極為罕見。
不要說外人進入“八家”中如入迷宮,就是在“家”中長大的人也很少有確切了解其中全部結構的。所以走進“八家”,就已經完全分不出個伯仲高下、東西南北了。
設計意圖眾說紛紜
對“關麓八家”設計意圖的初衷可謂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因為徽商的勤儉持家習性,把八家住宅聯成一體,以利節省屋墻和地基;有的則認為,由于舊時族風、家規森嚴,為了便于管教八房兒媳的需要,公婆可以足不出戶,不行雨就能顧望四方八家。
如此精巧別致的設計也清楚地表達了汪姓祖先當年的意愿,八個兄弟和,則開門為一家,不和,則關門成小家。和與不和,都不會有子孫因家產爭奪分配不均流離失所。由此不得不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放不下的兒孫事。
在關麓村,另外體現徽商亦商亦儒特色的建筑還有很多。進入村中,簡直就像進入了一個“中國古代私塾文化博物館”,僅“關麓八家”中就有六處的宅名與書學相關。
關麓還有“四絕”
關麓除了古建筑風格獨到卓絕之外,還另有三絕:“米塑”“磚雕”和“海底木”,它們與““關麓八家”一起合稱“關麓四絕”。
“米塑”是該村獨有的一項民間工藝,加工塑成物形“盆景”,以供祭祀之用;“海底木”則是指一張古式煙榻,有百余年歷史,由極其珍貴的上等木料精制而成。觸之手感清涼,盛夏坐在上面,暑熱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