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瑤族民居有四種式樣。一是過山瑤的吊腳樓。這種房子的最大特點是將屋子的底樓設為欄圈蓄養牲畜,欄上設房住人。目前賀州瑤區吊腳樓保存最為豐富的地區是富川朝東石林村;二是木板房。
以圓木為柱,木板為墻的房子。圓木共4排,每排3根,豎于房子的四面。沿墻壁方向,相鄰的圓柱之間,柱頂用天枋連接,柱腳用地枋連接。枋條為四方形的木條,其中一個面開有凹槽,天枋槽口朝下,地枋槽口朝上,將木板鑲入槽中,做成木板墻。
地板、樓板亦由木板輔成。并且梁、柱、枋和木板之間全部用榫頭卯接,不用一枚鐵釘。屋頂蓋木皮;三是夯墻房:將泥、沙混合后,夯實使之成為墻體的房子。平地居民夯墻時,在泥土中要拌入石灰。
山區瑤族由于條件有限,無法運進石灰,一般就在墻體內放入竹子和小木棍為筋;四是平地瑤磚瓦房:建筑房屋正廳要開并列的兩道中門,左為陽門,右為陰門。陽門經常開關,是陽人出入的,陰門是給鬼神出入的,只有祭祖和家中有人去世時才開。
在過山瑤民居中,無論吊腳樓、木板房或是夯墻房,村民住房都是一字排開相鄰而建,而且前后排之間是后排的大門對著前排的后墻,不會像城區街道兩旁的民居大門與大門相對。主要是因為過山瑤民居都是建在山坡上,這種地形使得房基只能像梯田一樣沿坡一級級開挖。
久而久之,這種房屋布局甚至演變出一種思想,認為大門與大門相對可以互相窺見對門家的財產,會引發貪念。因而,必須是后一排房子的大門對著前一排房子的后墻。
無論過山瑤、土瑤,民居中火塘一定具有核心地位。20世紀70年代前,瑤族不僅圍著火塘煮食進餐,冬天也圍著火塘取暖。沒有棉被的家庭,冬天也不上床睡覺,而是圍座火塘四周靠墻入眠。因此,瑤族家庭對火塘很是敬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腳踩;火塘內的柴禾忌諱倒著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