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行”吃排在首位,從古至今,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一直沒有變過。中國由于歷史悠久、地域廣博,因此出現(xiàn)了種類繁多的美食。而傳統(tǒng)的美食中,桂花糕算是點心界的大腕,歷史上桂花糕不僅顏色鮮亮,同時還有淡淡的桂花香,那么桂花糕的來歷是什么呢?
桂花糕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美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桂花糕原料主要是糯米粉、冰糖粒和蜜桂花,糕體柔軟細(xì)膩,口感清香。關(guān)于桂花糕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名叫楊升庵書生正要進(jìn)京趕考,在趕考路途中夢見了魁星,魁星在夢中問他想不想去月宮折桂,楊升庵直接答應(yīng)了下來,于是被龍王親自帶到月宮折桂,在這里他到自己到的美景,后來在夢中順利折桂的楊升庵在現(xiàn)實中也考中了狀元。
有了這個美麗的傳說,一個小販想要取其中的吉意,他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糖密侵漬,并與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做成香糯可口的糕點,取名桂花糕。很多考生圖個吉利紛紛購買,這種糕點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桂花糕的制作方法就這么流傳下來。
隨著桂花糕的流傳,這種清香的糕點也得到了皇室的青睞,區(qū)別于民間制作桂花糕的規(guī)格,皇家的桂花糕則是更加精細(xì)。清朝時期,乾隆皇帝把女兒嫁給了孔子的后人,每次乾隆出宮探望自己女兒的時候,都經(jīng)常帶上桂花糕。因為這是女兒最愛吃的點心。因此這道點心對于孔氏后人也有著不同的意義。后來孔家的彭氏主母每次進(jìn)宮也帶上桂花糕,還起了一個更高端的名字——壽字木櫥糕。
三百多年來,制作桂花糕的糖果坊不斷改進(jìn)工藝,現(xiàn)在多以精制白糖、飴糖、面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為制作原料,按適當(dāng)比例配好,經(jīng)過蒸、炒、磨、拌、搟、匣、刀切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潔白如玉,清甜爽口,桂香濃郁的特點。如今這道歷史悠久的點心,經(jīng)常被請上國宴的餐桌,樣貌形式雖大有改變,但其一貫流傳的制作方法工藝卻一種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