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展覽圍繞“中國書房的意與象”主題策展,展出故宮院藏文物100余件,其中多件一級甲等文物,涵蓋書畫、器物、家具等類別。
展品包括郭熙、文天祥、米芾、米友仁、倪瓚、楊維楨、沈周、文征明、唐寅、徐渭等名家名作,展品時間跨度從西周至明清,約2900年,系統性地呈現了傳承中的中國書房。
此次展覽以中國書房的意涵與物象為主題,旨在探討和闡釋中國書房的文化內核以及如何賦予“書房”這一意象以時代精神的問題。
此次展覽的舉辦,故宮博物院以推動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己任,堅持開放合作,與騰訊公司及其邀請的當代藝術家一道,在這場策劃了兩年的展覽中研究經典、致敬傳統。
作為主辦方,故宮博物院和騰訊公司對參展藝術家的選擇,首先關注藝術家的傳統學養和藝術造詣,他們既往的作品是否在創造性轉化傳統文化中的書畫、器物乃至建筑營造的精髓。此外,還考慮其在世界范圍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貢獻。
國內外活躍著諸多優秀的藝術家,絕非一場展覽可以囊括。故宮博物院期待吸引更多國際的學者、藝術家走進故宮,開展多領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此次展覽亦是融合多樣性參與者的一次嘗試。所謂照見天地心,是努力繼承一種精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span>
本次展覽策展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介紹,展覽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主題為“委懷琴書”,第二單元為“正誼明道”,第三單元為“結契霜雪”。
三大主題講述書房文明
第一單元委懷琴書
此單元分星空、五經萃室、圖書、文房四寶、文人賞器五個空間。該單元以五經萃室和五經圖書為核心,突出書房不僅僅是一個看書、寫作、藏書的空間,也是一種情懷和傳承。星空部分,將天上的壁星和地上的魯壁聯系起來,仰望星空,拓展對書房文脈的思考和對書房空間的想象。展出的文房四寶,突出它與文人之間所形成的一種生態依賴關系,讓人想到它們融為一體時所創造的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書法和繪畫藝術。賞器部分,注重展示能體現天地大道的器物,如玉琮、青銅、五大宋瓷名窯等。
清(1644-1911)弘歷 書五經萃室匾 長144、寬58厘米
北宋(960-1127) 汝窯天青釉盤 口徑18.9、足徑12.5、高3.9厘米
第二單元正誼明道
主要展示的是家國情懷,突出書房的人文精神。在古代,讀書的目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單元也分為修身養性、家國情懷和仰觀宇宙三個空間。
家國情懷部分,展示有南宋文天祥的宏齋帖卷、明代徐渭書“晝錦堂記”、陳淳書“岳陽樓記”等書法作品,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另外還有兩件重器,一是大寶箴掛屏,二是虢叔旅鐘,體現士人身處廟堂之上,要崇尚品德,堅守正義,以天下為己任,還要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兼顧天下共達于善的家國情懷。
南宋(1127—1279)文天祥 《上宏齋帖卷》紙本,行書 縱39.2、橫149.9厘米
第三單元結契霜雪
這個單元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兩個空間。松竹梅既是書房的象征,又是文人的象征,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它已經成為書房的一個符號了。雅集是書房的一個延伸,通過展示宋代米芾行書蘭亭序跋贊卷、元人楊維楨的詩帖冊頁、明人的西園雅集圖卷、沈時的蘭亭修禊圖卷,以及羽觴,蘭亭八柱等,突出書房的另一種功能,即人與天地的交流。
展覽信息
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
展覽時間:2022年8月30日-10月23日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