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天培發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工程建設管理改革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張天培指出,建筑業是安徽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推動城鄉建設,帶動關聯產業,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改善民生,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6年全省建筑業總產值7131億元,是2010年的2.49倍;實現增加值1783億元,占GDP的7.4%。目前,全省建筑業特級企業已發展到24家,居全國第六位。但從總體看,安徽建筑業仍然存在產業規模不夠大、核心競爭力不夠強、外向度不高、現代化步伐不快等問題,迫切需要按照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張天培強調,《實施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創新改革的決策部署,結合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安徽省建筑市場監管綜合試點要求,突出簡政放權,突出機制創新,突出轉型升級,突出能力提升,突出現代化,突出合力推進,著力打造“安徽建造”品牌,建設建筑業大省強省,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實施意見》提出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省建筑業增加值達2300億元,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建筑業企業達12家、超過50億元的企業達30家,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蓬勃發展。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實施意見》提出了八大改革舉措。
一是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優化資質資格管理方面,對已取得施工總承包類別中任意1項特級和2項一級資質的企業,可直接申請省級權限內的其他專業承包工程一級和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對裝配式建筑生產企業,經考核滿足生產基本條件、具有一定裝配施工能力,其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具有相關業績的,可直接申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對具有施工總承包一級及以上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可直接許可裝飾裝修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對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信用良好、能夠提供足額擔保的建筑業企業,可按規定承接資質類別內上一等級資質一定范圍的工程。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依托大數據,實行建筑業企業資質、人員執業資格注冊"智慧審批",推進資質資格證書電子化。
推行建設項目"一站式"服務,推進安徽省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應用,力爭在2018年上半年實現工程建設項目網上辦事全覆蓋。推進"互聯網+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實現對市場交易主體和投標等信息共享,強化對招標投標行為、評標行為和標后的在線監管。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允許建設單位自主確定發包方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支持對地方就業和經濟發展貢獻大、具有良好信用、能夠提供足額擔保,且專業技術人員具有相關工程業績的企業參與相應項目建設。改革以價格為決定因素的招標和采購管理模式,實施技術、質量、服務、品牌、價格、信用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評價,實現由"拼價格"向"拼質量"轉變。提倡"優質優價、優質優先"。
二是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政府投資項目應帶頭推行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原則上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建設單位可以在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設計或初步設計完成后,以工程估算(或工程概算)為經濟控制指標,以限額設計為控制手段,組織開展工程總承包招標工作。加強示范引領,培育一批工程總承包骨干企業。政府投資工程應帶頭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支持非政府投資工程委托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在民用建筑項目中,試行建筑師主導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
三是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鼓勵建筑業企業跨行業、跨專業兼并重組,形成一批在全國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安徽建筑業龍頭企業。推動國有建筑業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發展一批特色明顯、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大、適應能力強的專業企業,引導企業做專做精,提升高端市場的設計和施工能力。支持央企、外省大型建筑業企業與安徽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高端建筑市場競爭。支持有條件的建筑業企業通過PPP等模式,逐步推進建造建筑產品向建造與經營建筑產品并舉轉變,穩妥推進生產經營與資產經營一體化、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互動。
依托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支持建筑業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空間,擴大市場份額。在建筑勞務輸出較多、市場潛力較大的省外地區,依托駐外骨干企業設立建筑業企業服務機構,開展全方位協調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具有區域特色、創新型建筑產業園區,打造建筑經濟新亮點。對在安徽設立總部的央企和外省大型建筑業企業,地方政府給予適當獎勵,并落實優惠政策。
支持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其他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爭創國家級技術中心。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建筑企業技術創新為建設單位節約投資或提高效益的,建設單位應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
四是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嚴格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責任,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推進工程質量評價體系試點。政府監管部門、建筑企業要建立安全生產風險查找、研判、預警、防范、處置和責任"六項機制",全面加強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有效防范較大事故,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強化對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機械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管理,以及對不良地質地區重大工程項目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評估或論證。強化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管,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和第三方檢測。在政府投資工程、裝配式建筑和實行工程總承包的項目中,試點推行工程質量保險和擔保制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五是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托省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和監管平臺,建立覆蓋所有建筑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庫和信用服務系統。依法依規公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探索開展多層次的信用評價機制。建立企業和從業人員守信紅名單、失信黑名單制度和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推行信用信息與行政審批、招標投標、監督檢查、評優評先、工程擔保等事項關聯共享機制。實行綜合評價法的招標投標項目,信用評價應占一定權重。加強履約管理,對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凡要求承包企業提供履約擔保的,應對等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否則視為建設資金未落實,不予辦理施工許可證。
落實建筑業"營改增"稅收過渡政策,完善抵扣鏈條,確保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支持參建各方以銀行保函、商業保險、第三方擔保方式替代現金形式保證金,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任何單位不得拒絕。嚴格規范各類涉企收費,大力推進政府投資工程欠款清理償還工作,預防發生新的拖欠,保護承包企業合法權益。

六是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引導相關高校與企業、地方政府共建各類創新創業載體,推動高層次人才向建筑業企業集聚。加強農村建筑工匠培養和管理,由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全面推行培訓考核發證制度。到2020年,全省建筑業執業資格注冊人員達15萬人,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數量達30萬人。加快造就適應現代建筑業發展的產業工人隊伍,大力發展以作業為主的建筑業專業企業,取消建筑勞務企業資質,推動現有建筑勞務企業向木工、電工、砌筑、鋼筋制作等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轉型。引導和鼓勵現有成建制的建筑勞務隊伍辦理工商登記,逐步實現建筑工人公司化、專業化管理,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探索設立安徽建筑農民工創業孵化園,為建筑農民工創建以作業為主的專業小微企業提供政策指導、資金支持、財務管理、經營咨詢、技能培訓等"保姆式"服務。立足本省,打造面向全國的建筑勞務用工市場。維護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七是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加快培育設計、生產、施工全產業鏈的裝配式建筑業企業,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到2020年,力爭全省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5%。裝配率超過50%的裝配式建筑,在推廣試點示范階段可采用邀請招標的方式。房地產開發項目采用裝配式方式建造的,外墻預制部分建筑面積(不超過規劃總建筑面積的30%)可不計入成交地塊的容積率核算。
改革建筑工程設計招標投標制度,推行設計團隊招標或設計方案招標,強化對設計團隊人員、業績、信用等綜合能力考評,避免不合理最低價中標現象。對建筑藝術造型有特殊要求、技術復雜的城市重要公共建筑項目,可采用邀請招標方式,邀請由杰出設計大師領銜的建筑設計團隊參與投標。自2018年起,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裝配式建筑以及申報綠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原則上全面采用BIM技術。開展優秀勘察設計、勘察設計大師評選,造就一批優秀建筑師隊伍,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建筑設計院。
八是實施"走出去"戰略。持續扶持建筑業龍頭企業,支持安徽省"走出去"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實施國際通用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標準體系認證。支持工程總承包龍頭企業與專業承包、勞務公司合作,組建工程咨詢、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一體化的聯合體,共同拓展海外建筑市場。支持建筑業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及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非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區域航空等"三大網絡"及拉美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申報對外援助成套項目施工任務實施企業資格,積極爭取承接我國援外工程項目。鼓勵通過收購、控股等方式,在境外設立高品質的國際化公司。對企業承攬境外工程前期費用、項目履約保函和預付款保函等所發生的手續費,按規定給予補助。對從境內銀行取得用于境外合同承包工程項目建設及運營貸款的企業,按規定給予一定貼息。幫助企業充分利用國家和省支持外經貿發展的相關資金、政府引導基金、中非發展基金、絲路基金等相關政策,爭取投融資支持。加快建立建筑業企業"走出去"協調保障機制,積極探索政企共建新模式。
為了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實施意見》提出建立以省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省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交通、水利、商務、審計、國資、金融等部門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研究建筑業發展重大問題,統籌協調工程建設管理改革、加快建筑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省政府將建筑業發展納入對各市、縣人民政府的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省住房城鄉建設、統計部門將定期通報各地建筑業改革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