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六個朝代先后在南京建都,因此南京也被稱為“六朝古都”。正是因為厚重的文化底蘊,南京也成了一個地下寶藏豐富的城市,就連大學校園里,都能挖出古墓來。
根據《建康實錄》記載,東晉一共有11位皇帝,除了廢帝司馬奕死后葬在吳縣吳陵之外,其他10位皇帝都葬在了南京周圍,一共有3片區域。分別是“雞籠山之陽”、“鐘山之陽”、“幕府山之陽”。“雞籠山之陽”是指如今北極閣到鼓樓崗的南坡;“鐘山之陽”是指紫金山余脈富貴山的南坡;“幕府山之陽”則是指幕府山南坡。

十幾年前,在南京江寧區的一座小山包下,農民工在為大學修建宿舍樓的時候,發現了一座大型的磚石墓葬。事情被報告給南京博物館之后,考古專家立刻趕到了現場,對古墓進行了認真的發掘、清理。
發掘結果顯示,這是一座明代早期的墓葬,整座大墓規格很高、形制獨特,與同時期明朝墓葬有很大的區別。考古人員在清理墓葬的后室時,在墻壁上發現了四條粗大的鐵鏈,兩兩相對,鐵鏈的制作工藝復雜,每條鐵鏈的兩端都有一個鐵環連著一個大鐵釘。
考古專家推測,古墓的棺材沒有按照普通人的方式放在地上,而是用這幾根大鐵鏈纏繞住,懸掛在空中,形成懸棺,這個情景與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中,胡八一打開的第一個棺材一模一樣。因為時間太長,棺材全部爛光,所以現在只留下這些鐵鏈。為什么棺材不放在地上,而要用鐵鏈纏住吊在空中?

專家給出這樣的解釋:這可能跟墓主人生前信奉道教有關,根據《茅山志》中記載,道教宣揚“懸置半空,以便在心理上更接近天界、俾便交通靈媒以至早日遷化登仙”的思想,所以很多信徒采用了鐵索懸棺的葬式。
墓中出土文物雖然不多,但所發現墓志卻極有價值,顯示墓主人是明代初年都知監太監楊慶。此人是永樂年間備受朱棣寵信的太監之一,根據史料記載,他曾多次參與鄭和七下西洋,所以墓中出土的文物,對于研究明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