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區主要指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區域,包含了今天的河南省南部,江蘇省和安徽省淮河以南、長江以北下游一帶,其平原主要由長江與淮河沖擊形成。
江淮地區地勢較為低洼,海拔較低,一般在10m以下。其區域內湖泊眾多、河流遍布,水資源豐富,形成的水文化對江淮地區民居建筑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時,江淮地區地處中國南北交界處,江淮民居建筑的形成既受到北方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南方水文化的影響,呈現出南北文化交織的形態,并且逐漸形成具有江淮獨特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風格。
江淮民居建筑的建筑美學淵源
中國民居建筑歷史悠久,其反映的文化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民居建筑的建筑美學思想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中國傳統文化與居住建筑的建造思想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可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主要提倡兼濟天下、“泛愛眾”的思想,主張積極而為的行動準則,講究積極入世。
第二類思想主要講究平和寧靜,遵循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致力于超脫于世外,追求超然淡泊之志。
第三類思想則結合前兩者思想的精髓,既有積極入世的前進之意,又有無為而治的隨緣之態,結合兩者之精髓,弘揚自身的理念。
這三種主要的傳統文化思想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思想體系的大框架,在民居建筑的歷史發展中,逐漸成為民居建筑的思想支撐。
在這種思想的支撐下,民居建筑的發展不斷貼合這種思想的傳承,也不斷修正傳統文化思想對民居建筑的影響。江淮民居是中國傳統民居的一部分,在此狀態下,這種思想逐漸成為江淮民居建筑美學形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