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館是中國封建時代后期出現的一種新建筑類型,它是商業經濟發展的產物。
中國古代一直是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鼓勵農業、抑制商業的發展。直到宋朝商業經濟才得以興起,元、明、清繼續發展興盛。會館是異地流動的商人建造的一種公共建筑,供聯誼聚會、商務文化娛樂活動,并為異地流動的商人提供生活方便。
開封山陜甘會館
會館分為兩類:行業性會館和地域性會館。
行業性會館由同行業的商人們集資興建,例如鹽業會館、布業會館、錢業會館等等。
地域性會館是由旅居外地的同鄉人士共同建造的,例如江西會館,福建會館,湖南會館、山西會館、廣東會館等等。
古代凡商業較為發達的地方都會有很多會館,當然會館數量最多最集中的要數北京,因為各地的人都要前往京城辦事,不論是地方官吏、外地商人還是趕考的學子,大量云集于京城,全國各地的人都在北京建會館。
北京湖廣會館
會館建筑與祠堂建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互相攀比的傾向。祠堂是家族之間攀比,會館則是在商人集團或地方勢力之間攀比。
這種攀比的心理傾向促使會館建筑一個比一個宏偉華麗。例如四川自貢的西秦會館,由山西鹽商建造,其建筑造型之綺麗宏偉,其裝飾藝術之華美,都可以說是全國會館之最。
清代山西商人是全國勢力最強的商人集團,從全國各地現在保存下來的會館建筑來看,幾乎最大最宏偉的會館都是山西商人的,或者山陜商人的。例如河南社旗的山陜會館、河南周口的山陜會館、安徽毫州的山陜會館等。
會館中都有祭祀,行業會館祭祀行業的祖師爺,例如泥木建筑行業以魯班為祖師,會館叫“魯班殿”;藥材行業祭祀藥王孫思邈,會館叫“孫祖殿”;屠宰行業祭祀張飛,會館多叫“張飛廟”。
會館中普遍建有戲臺,戲臺建筑的做法也是和所有廟宇中的戲臺一樣,背對大門,面朝正殿。會館中的戲臺一般都做得非常華麗,雕梁畫棟,泥塑彩畫,五彩繽紛,極盡豪華之能事。
寧波安慶會館戲臺
到了近代以后,有的會館中的戲臺變成民間娛樂場所,最著名的就是北京的湖廣會館和天津的廣東會館。北京湖廣會館保存完好,其戲院已經成了北京城中最大的傳統戲院。天津廣東會館的戲院也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戲院之一,今天已經成了戲劇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