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正在成為中國“新計劃經濟”的樣板城市。近日,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發布消息稱,按照嚴控入區產業的原則,經過審核,首批獲批在新區設立的48家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金融、360奇虎、深圳光啟、國開投、中國電信、中國人保等。可以預見,隨著一大批高端、高新企業的進入將會極大地帶動雄安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
科技巨頭落戶雄安新區
上月末,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獲批,國務院提出全方位對接雄安新區建設,彰顯決心與力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格局展望更加清晰。與此同時,具有前瞻性的企業也紛紛謀求新經濟格局下的戰略轉型與升級。按照資料顯示,獲批落戶的48家企業全部為高端、高新企業。前沿信息技術類企業14家,現代金融服務業企業15家,高端技術研究院7家(太赫茲等未來技術研究院3家、軍民融合研究中心1家),綠色生態企業5家,其他高端服務企業7家。48家企業中,中央企業19家,民營企業21家;來自北京的企業24家,來自深圳的企業13家。這些是嚴格審控后的結果,全部定位在“高端”“高新”。
雄安新區臨時黨委副書記黨曉龍表示,目前,中國電信等中央企業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圍繞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網絡安全、數字文創等未來產業在新區布局。新區將在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保障下,培育形成創新研發、成果轉化、配套完善的高端高新產業生態體系。

高端、高新將是新區產業的主流
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在中央明確的雄安新區七大任務中,就提出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按照國家發改委就編制雄安新區規劃提出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雄安新區的定位包括創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等。雄安要成為硅谷,必須有大量市場化科技型企業進場。因此,這批高端高新產業的入駐,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
其一,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政策利好不斷:如科技部支持雄安新區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研究,將與政府共同制定專項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實施方案;而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的《關于共同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中也明確提出,北京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要素資源到雄安新區落地,促進科技成果到園區孵化轉化。此外,不久前雄安新區嚴控入區產業,轉移部分地段產業,為高端高新產業“騰籠換鳥”。
其二,科技創新推進產業升級,進而帶動雄安大發展。雄安新區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而高端高新產業,能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未來的雄安新區將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

高新產業生態期待良好產業氛圍
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七大重點任務中,智慧城市建設被放在首位,任務提出要“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信息基礎建設是一切信息化、智慧化的前提,而數字化則是智慧城市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毫無疑問,在雄安新區,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將迎來大發展。對于這些首獲進場的巨頭,如何布局,是機遇也是挑戰。
首先,企業應強化技術創新,進行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以創新煥醒企業活力。適應新經濟格局下的轉型升級,是大型企業面臨的一項考驗,只有具有前瞻的戰略眼光、強大的運營能力,才能在這場圍繞雄安戰略的搶灘布局中搶占先機。因此,扎實推進創新,才能有可持續的競爭力。
其次,打造高新產業鏈共贏機制。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共贏,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打造完整產業鏈,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壯大產業集群,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另外,企業應加強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搭建政府與高校、高校與企業、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交流合作平臺。結合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向智能化生產和個性化定制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