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各行各業突飛猛進,中國的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層出不窮。在何鏡堂看來,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面對正處于激變中的當今中國,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筑創作之路尤為重要。
“任何文化的發展都建立在對原有文化繼承的基礎上,如果離開傳統、斷絕血脈,就會迷失方向、喪失根本。沒有傳統的文化是沒有根本的文化,不善于繼承就沒有創新的基礎。離開創新,就會缺乏繼承的動力、陷入保守和復古。”何鏡堂強調,推動文化發展的基礎是繼承、關鍵是創新。

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同時也基于對建筑本體、融合環境、彰顯文化和永續發展等多維度的綜合考慮,何鏡堂認為,建筑設計要重視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是一個整體概念。地域是建筑賴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內涵和品位,時代則是體現建筑的精神和發展。
一個合乎邏輯的設計構思過程,常常是從地域中挖掘有益的‘基因’作為設計的依據,從文化的層面深化和提升,與現代的科技和觀念相結合,并從空間的整體觀和時間的可持續觀加以把握,然后創作出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

回顧和總結多年來的創作實踐,梅洪元也強調建筑設計的地域性并提煉出“平凡、原真、多維”三個關鍵詞,這也是其團隊一直以來秉持的設計態度。平凡,即關注現實、回歸自然,強調創作要與民眾的現實生活與精神訴求緊密結合,真實展現建筑原生于環境的邏輯之美,避免浮夸、浮華、浮躁高大上傾向。
原真,即倡導共融、開放、和諧的環境意識,強調從環境友好、人文關懷的角度建構環境、建筑與人的關系,塑造反映社會發展、體現時代精神的建筑形象與場所空間。多維,即采用多種設計技術和方法來進行創作。他說:“回歸平凡的態度、追求原真的品質、探索多維的表達,是面對新時代建筑轉型的主動應答,是伴隨未來城市化進程的理性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