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時期民窯的花卉類紋飾非常豐富,有不少花卉圖案喜用“過杖”技法,花卉內盤碗的里部越過器口延續到外壁,這種畫法通常稱為“過杖花”或“過墻花”。雍正民窯青花龍紋盤也常常采用這種畫法,龍的頭部及前半截身體畫在盤心,后半部分經過盤口轉折后畫在外壁,稱為“過墻龍”。“過杖”、“過墻”這種技法,雍正以后十分流行,直至清末。

筆者收藏到一件雍正民窯青花釉里紅“過墻龍”瓷盤(見圖),高5.4厘米、口徑28.7厘米、足徑16.8厘米,砂底無釉。
此器造型規整,修胎精細,敞口,弧形壁,圈足修削整齊,為內斜削式圈足,外壁口沿下一圈凸弦紋的唇口,砂底有細旋紋。胎質細膩堅硬,胎釉結合緊密,釉色白中閃青,施釉雖薄但有肥潤感,側視釉面可見均勻細密的“桔皮紋”。
此器“過墻龍”紋飾繪畫精美細致,畫風活潑、筆力工健、線條流暢、格調清新。在火珠、山字形火焰和藍白相間云朵的襯托下,一條四爪游龍由盤內伸向盤外壁游蕩,富有動感。以青花為主色,釉里紅點綴于鱗片之間,青花呈色純正艷麗,釉里紅發色略差,呈暗紅色下凹,有錫光色澤,基本達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