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章丘牛推官南遺址再曝新發現,考古隊員在遺址中發現“人牲”現象。專家表示,這種現象在遺址所處的東周時期非常罕見。
“人牲”!古代“地下室”出土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牛推官南遺址考古隊隊長何利表示,“人牲”是以“活人”作為祭品的祭祀行為,普遍存在于人類原始社會和奴隸制社會時期,主要用來祭祀祖先、神靈或自然界萬物。不過,在牛推官南遺址所處的東周時期,這種現象已經十分罕見,所以極具歷史價值。
而由于不斷出土了動物和人類的遺骨,牛推官南遺址自曝光之日起就在網絡上引發了關于遺址埋葬重要歷史人物的誤解,對此,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的專家特別澄清這里并非墓葬,而是生活場所。
何利隊長還告訴我們,除了“人牲”之外,他們最近還挖掘出了多個類似現在“地下室”的半地下居所,這也讓他們堅定了此前的一系列判斷。
在發現的半地下居所中,兩千多年前的爐灶上,古老的陶制鍋具依然完整如初,仿佛數千年的時間在此定格,向人們講述著來自遠古時代的工匠故事。
譚國?齊國?尚無定論

從牛推官南遺址發現之日起,關于該遺址與“古譚國”有關的猜測就不斷出現,并在歷史愛好者群體中引發了大量討論。
然而,隨著“人牲”現象在牛推官南遺址的發現,遺址的身份開始與“古譚國”漸行漸遠。根據歷史記載,古譚國國土狹小,在春秋諸國中經濟實力比較薄弱,同時備受周邊國家戰爭威脅,對人力資源十分珍惜,所以,譚國保留殘酷“人牲”祭祀的可能性十分低。

考古專家認為,牛推官南遺址所呈現的“齊國”特征越來越明顯,“人牲”在此地的奇異出現正記錄了齊國當時“田氏代齊”的重大歷史變革。
何利隊長表示,“人牲”具有鮮明的東夷文化特色,戰國時期田氏聯絡一批本地土著勢力代替原屬中原文化的姜姓統治,所以土著的夷人的文化因素重新崛起,“人牲”現象也再次在齊國出現。
記者了解到,牛推官南遺址的發掘已接近尾聲,目前,還沒有更多的證據明確判斷該遺址的歸屬國別,關于神秘古譚國歷史謎題還需等待后人來一一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