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詞有云:“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清明一過,就要準備和春天說再見了。此時不珍惜春色,就要等明年啦!去哪呢?第一時間冒出來的一定是金沙湖、沿江大草坪吧。下沙除了有美美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也有不少,比如博物館。來來來,小記今天就推薦大家幾個下沙好玩的博物館,趁著周末,趕緊帶著孩子去逛逛吧。
計量博物館
從2017年年底到現在,央視綜藝《國家寶藏》火遍大江南北。其中有一件特別吸引眼球:大秦“強國重器”——商鞅方升。商鞅方升雖小,但代表著度量衡的統一。它的內涵:求精準、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也成為了當代計量人的職責和追求。
在下沙也有這么一個傳承了歷史的計量博物館。2017年10月18日,計量博物館在中國計量大學建成并正式開館。該館坐落在浙江計量學院校園求是南樓第四層和第五層,總面積約為1700平方米。
新莽銅嘉量、日晷、唐代的十二生肖刻花銅尺、漢代銅陶量、各個朝代不同代表性的權、砝碼……計量博物館共展出700余件藏品,分為古代計量和近現代計量兩個展廳,以歷史發展時間順序為線索,中外計量歷史文化為主線,多角度、多途徑,展示計量歷史文化的魅力。

農耕文化館
農耕文化館是浙江首家校園農耕文化館,位于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勵行樓三樓,以耕作、耕讀、耕食為元素分成不同功能領域。
目前,館內陳列著風谷機、犁、鋤、斗笠、簸箕、陶甕等各類農耕用具共計100余件,通過實物、壁畫、文字等形式,勾勒出一副立體的農耕文化圖。該館面向校內師生、中小學生等群體免費開放。
貨幣金融博物館
這個建于2005年的貨幣金融博物館,位于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圖書館八樓,展出了三千年來的3000多枚錢幣,有先秦的實物貨幣,也有現代的紙幣,讓人目不暇接。
每一枚錢幣從誕生起就承載著非物質文化價值。精巧高超的鑄造技藝、錢幣上的文字、書法和圖案,都是錢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萬事利絲綢工業博物館
萬事利絲綢工業博物館位于下沙幸福南路2號萬事利工業園區內。博物館占地30多畝,分為5個展區,陳列了最早的蠶繭、最早的絲織物等絲綢文物,紡車等生產器具,還有緙絲、宋錦等非遺藝術品。展示了從繅絲、織造、印染的絲綢織造整個過程。
博物館還有一件鎮館之寶——“緙絲十二章龍袍”,是由50多年手藝的傳統技藝緙絲傳承人王水珍花了兩年多時間埋頭苦干織成的。之所以叫“十二章龍袍”,是因為龍袍上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等12種不同的圖案。
除了這些博物館外,在下沙還有不少企業展覽體驗館,講述著工藝演變和流程的故事。

可口可樂博物館
可口可樂博物館位于下沙10號大街29號的可口可樂生產區內。這個“透明工廠”里,有來自世界各地、風格迥異的可口可樂收藏品,有巨型北極熊、造型船放映廳、mini餐吧……還可以穿越到128年前,目睹第一杯可口可樂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博物館,通過建筑空間保存記憶,通過各種物質載體保留人類文明歷程。下沙的青少朋友們,拉上爸媽去逛逛這些就在身邊的博物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