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春節過后,第一個重要的節日,又被稱為“燈節”。在這一天,人們有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的習俗。
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人文歷史,造就了南北方文化差異的同時,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元宵節飲食習慣與文化。
北方吃元宵
北方人在元宵節這天,都會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寓意團團圓圓。
元宵最早也叫“浮元子”,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在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元宵以餡兒為主,先和餡兒然后捏成乒乓球大小,再倒入糯米粉中滾一滾,就可以得到圓溜溜、胖乎乎的元宵啦。也寓意著財源滾滾。
南方吃湯圓
元宵佳節,在南方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碗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寓意全家人和睦幸福。
與元宵的做法不同,湯圓的做法類似于包餃子。先用糯米粉加水和成團,醒一醒之后再切成等份的小塊,餡料可以葷素搭配,將糯米團子稍微捏扁,在中間放入適量餡料,再捏成圓圓的湯圓就可以啦。
南方看花燈
在古時,元宵節的“花燈”可謂是癡男愛女的“神助攻”,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民間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一片祥和、喜慶氣氛。
南方不僅有浪漫的花燈,心思細膩的古人還會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讓人猜謎。這樣精彩的活動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延續至今也十分有趣味。
北方逛廟會
在北方人們講究熱熱鬧鬧,去廟會看踩高蹺、舞獅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
雖說南北方元宵節的習俗不一樣,但是大家在這一天祝福的心情是相同的,桑園小鎮景區在這里提前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闔家團圓、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