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
蓮,自古就多被文人雅士所稱頌,人們對于蓮的喜愛,不僅限于詩歌,還在于紋樣。
蓮花圖案作為中國傳統圖案中經典圖案的一種,代表含蓄、和諧,淳樸的中國人文思想,是人們對自然物象情感意識的升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蓮花被不斷賦予各種涵義,中國文化典籍中描寫蓮花的詩文更是不可勝數,這也就逐漸形成了中國以蓮為主體的“蓮花文化”。蓮花在中國是一種飽含文人雅士感情的清雅之花,是一種凝聚了吉祥平安的幸福之花,是一種圣潔莊重的宗教之花。
明 蓮花紋織錦
清 五彩蓮花紋盤
中國在原始時期的新石器時代最早出現了蓮花圖案的前身花瓣紋。它抽象、質樸,是對自然形態的簡單描摹。
仰韶文化花瓣彩陶
至秦漢時期,秦漢時期蓮花圖案體現了一種統治者想永維持原有秩序永存和與和諧盛世的愿望,此時的蓮花圖案造型變為只抓大形態,不在乎小的細節的寫實風格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并對中國的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從北魏永寧寺蓮花紋飾瓦當問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蓮花紋飾因佛教的傳入,產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一是相對于中國原生蓮花在瓣數上有所增加。二是在蓮花紋飾的中心位置增加了比較寫實的蓮子和花蕊的形象。三是蓮瓣的造型飽滿,瓣尖體現了中國原生蓮瓣的形式。
北魏永寧寺藏蓮花紋飾瓦當
到隋唐時期中國經濟空前發展,社會安定,佛教藝術在中國深入傳播,佛教裝飾藝術也逐漸和本土裝飾藝術風格相融合,蓮花紋飾被應用于更廣泛的領域。此時期的蓮花紋飾形態較往期明顯飽滿,紋飾線條近乎圓形的飽滿弧線,再配以多彩的輔助裝飾,使人感到生動、活潑、華麗、豐滿、富貴,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與旺盛的生命力。
佛教影響下蓮花圖案更多地融入了漢文化,滲透著中國民俗文化的吉樣意味,如寶相花和纏枝蓮的出現,盛唐時期創立的寶相花,作為一種變體蓮花紋,其端莊、圓潤、飽滿的形態正是唐朝國力強盛,文化開放包容的寫照。
盛唐時期蓮花紋飾藻井
敦煌莫高窟320窟(楊同樂臨?。?/span>
宋元開始,蓮花紋飾代表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吉樣期盼和追求。宋代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將蓮花比喻成花中君子,這使得蓮花逐漸成為人格化的一種象征并在民間廣為流傳。北宋后期,蓮花圖案作為“吉祥”的象征成為大趨勢,涵義更加世俗化,推動了明、清蓮花圖案豐富吉樣寓意更加廣泛應用。
在繪畫方面自宋代以來花鳥畫的興起也促使了工藝美術中紋飾的豐富和紋飾風格的轉變。蓮花紋飾在這一時期風格豐富多樣,自由舒放。紋飾較往代有明顯風格變化,主要以繁復、精致、細密、寫實、構成它的風格。這一時期蓮花紋飾應用廣泛,多裝飾在陶瓷、建筑、磚石雕刻、家具、織繡印染、漆器上,特別是瓷器上的蓮花裝飾最為明顯。
北宋緙絲紫鸞鵲譜(局部)細節圖
明清時宗教觀念更加薄弱,經濟再次繁榮促使人們注重追求物質享受,蓮花圖案出現在各個階層的生活中,圖案形式也更加繁多,色彩艷麗,在原有基礎上更繁瑣精細。清代達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人們多取其吉祥納福之寓意。繪畫手法的借鑒在蓮花圖案表現上更加明顯。
明清時期,蓮花圖案的裝飾應用涉及到人們生活中方方面面,如木雕和磚雕中的蓮花圖案即有裝飾作用,也是人們身份、地位、品德的美好象征。明朝時期,家具行業非常繁盛,產生了許多至今都為后人津津樂道的家具設計。如周身雕有寫實的荷花及葉、藕、梗。之間穿插交錯,與寶座造型融為一體,精美絕倫。
明 纏枝蓮花紋暗花緞經皮
明永樂·青花一把蓮紋大盤
明清時期,蓮花圖案的裝飾應用涉及到人們生活中方方面面,如木雕和磚雕中的蓮花圖案即有裝飾作用,也是人們身份、地位、品德的美好象征。明朝時期,家具行業非常繁盛,產生了許多至今都為后人津津樂道的家具設計。如周身雕有寫實的荷花及葉、藕、梗。之間穿插交錯,與寶座造型融為一體,精美絕倫。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蓮花被人們不斷賦予各種涵義:
圣潔:蓮花被佛教尊為神圣凈潔之花。蓮花還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譽,人們喜歡蓮花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清廉:蓮花也被叫青蓮,青蓮與“清廉”諧音,因此荷花也被用以比喻為官清正。
吉祥:荷與“和”諧音。古代以蓮花和魚剪成圖紙張貼,稱為“連年有余”;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鷺鷥,叫“一路榮華”;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
愛情: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在《采蓮曲》中寫到“牽花恰并蒂,折藕愛連絲”,也即以并蒂蓮和藕絲不斷,表示男女愛情的纏綿。
友誼: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荷花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的純潔友情。
蓮花紋及其寓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與人們文化、生活、宗教、習俗進行融合、演繹,己經有了更至、更深層的象征喻義?!吧彙?、“荷”的諧音意蘊除了“連生貴子”“連年如意”“百子連科”“連生九子”“一品清廉”“百年好合”“和合如意”、“一國和氣”“和舟共濟”等傳統范疇以外,又演繹出了既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又緊和時代脈搏的重要理念:“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與“聯合”。但是,不管如何演變,人們追求幸福、安康、美好、諧和生活的內涵卻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