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道家思想,一般認為始于老子(李耳)的《道德經》,實際最早的肇源,應是遠古的巫術,后來發展到戰國及秦、漢的方士,直至東漢時才正式成為宗教。
道家所倡導的陰陽五行、冶煉丹藥和東海三神山等思想,對我國古代社會及文化曾起過相當大的影響,但就道教建筑而言,卻未形成獨立的系統與風格。
道教建筑一般稱宮、觀、院,其布局和形式,大體仍遵循我國傳統的宮殿、祠廟體制。
道教建筑的布局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五行八卦為指導的建筑布局,首先確定主要建筑的位置,然后圍繞八卦方位進行放射性的展開,形成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群,以園林建筑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方式。
三清山道教建筑群都圍繞著中央的丹井和丹爐進行布局。每一個建筑都與八卦方位相對應,形成了一個神秘而富有哲理的建筑群。
另一種是以中軸線貫穿,主要殿閣都建在中軸線上,井然有序,即建筑以殿堂、樓閣為主,依中軸線作對稱式布置。中國道觀的建筑形式和布局與中國佛教寺院大體相仿,與佛寺相比較,規模一般偏小,且不建塔、經幢。
北京白云觀的建筑群也是按照中軸線進行布局,這種布局方式既體現了道教建筑的特色,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學觀念和哲學思想。
道觀一般從山門開始,排列著靈官殿,三清殿、玉皇殿、四御殿、三官殿,祖師殿和財神殿等。
道觀的山門,主要包括三門殿、幡桿和華表。三門殿為石砌的三扇拱門,三個門洞象征著“三界”,跨進山門就意味著跳出了“三界”。
華表一般見于大型宮觀,道教認為華表之外屬俗界,華表之內屬仙界,三門殿內一般供奉著門神和土地爺,也有的道觀供奉的是馬、趙、溫、王四大元帥,道觀的門神通常是“左青龍,右白虎”。
靈官殿內供奉著道教護法鎮山神一一王靈官,他是道教最高護法神,職位和佛教韋馱相似,在有的道觀,靈官殿兩側往往還配有四大元帥。
三清殿是道觀的主殿,相當于寺院的大雄寶殿,主要供奉道家“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玉皇殿主要供奉玉皇大帝,四御殿供奉的是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在道觀里,除了以上所列的宮觀建筑外通常還設有祖師殿,真武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早期道觀,可以建于元代中期的山西芮城縣永樂宮為代表。道教的圣地,最著名的有江西龍虎山、江蘇茅山、湖北武當山和山東嶗山。其他如四川青城山,陜西華山也是道教的中心。